赖小敏 郭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
在智能终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变得丰富,真人网课和视频录播课等线上课程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方面的优势开始展现。然而线上授课时,很多学生出现人在心不在的情况,且退学率较高。虽然线下实体课有较强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但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监督却更为直接和便捷。此外在现有授课模式下,线上和线下课程的授课时间都较长,如果只有老师讲解,很难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持续性。因此需要积极应对互联网技术冲击引起的教学方式改革,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授课方式的优点,采用课堂面授和微视频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微视频,教学改革
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产物,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微课又名“微课程”,它能够针对某个知识点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解。微视频又可称为短视频。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短视频软件的兴起,短视频已经成为传播和接受信息的一种新方式。微视频的时长有严格限制,因此需要对视频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反复提炼,最终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图像进行展示。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凝炼,微视频所要展示的内容和目标也更加明确和清晰,针对性突出,重点突出。微视频的表达方式生动有趣且短小精悍,简明扼要,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在较短时间内学到相关知识点。
微视频除了具有生动性和针对性等优点外,还具有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灵活的优点。例如,在传统的课前预习方法中,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如今智能手机已普及,通过微视频或者其他线上途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预习。课后,对难点和重点知识也可以反复观看。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预习、学习和复习课程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更为灵活。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和效果,在老师掌控总体进度的前提下,自主规划和控制学习进度,让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这种方式也更加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高效率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低效率或者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反复观看和学习,直到掌握。学生学习有了一定的自由度,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优势。
然而,纯视频课缺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监督,退学率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课堂面授和微视频相结合,建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视频学习与课堂面授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融合,使课堂形式变得丰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学生因为单调枯燥而走神或者厌学。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准备的主要内容包括视频软件的使用技巧,教学内容的选编和整理,视频录制,视频资源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等几方面。
如今各种短视频软件已经兴起,其操作简单且普及程度较高,同时也被年轻人普遍接受。学生对短视频也较为热衷。因此,微视频制作的软件平台已经成熟,且有较多的录制经验。在教学内容的选编和整理方面,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较为独立的小知识点。梳理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理出重点和难点。确定好适合采用微视频教学的知识点后,针对每个知识点录制一个微视频。较难的知识点可以继续划分成几个小知识点,或者用几个微视频一起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录制前,提前精炼讲解思路,构式表达方式,通过多次录播、试听和改进,最终以清晰的思路、形象的图画和简明扼要的语言讲解每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间不要太长,越短越好,最长不要超过5分钟。一个视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
微视频在表现形式上也比较多元。知识点的讲解除了录播以外,也可以通过简单的PPT动画或者复杂的模拟场景动画等实现,并辅助音效。也可利用现有的优质视频。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结合课程内容,有效整合资源,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此外,对相对简单又独立的知识点,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微视频的制作。也可让学生负责课外部分或者拓展部分知识点的讲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变得丰富,现在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外界条件来自主学习和思考。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短视频表达和分享知识点的条件已经成熟。
学生从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知识点,展开调研,自主学习后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梳理表达思路,录制视频,并在课堂上分享。一方面可以提升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在调研过程中,会重新梳理和思考所学知识,有利于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掌握,巩固已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利用课堂角色的互换,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也在探索和学习中不断进步。此外,集思广益可以让视频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学生录制风格和表达方式等的不同,导致视频的风格也迥异。不同风格的视频可以避免学生审美疲劳,教学资源也可以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视频中观察其思维和表达方式,了解学生的喜好。还可以申请专门的社交账号,鼓励学生将自制的微视频上传分享。此时学生不单是知识的接收者,同时也是知识的提供者,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同时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如前所述也不能忽略实体课的必要性,需要让视频资源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纯粹的视频课也会使课堂变得死板、单一和枯燥,且学生也缺少了课堂上跟老师的互动。此外,每个知识点是相对独立的、零散的,这时需要教师系统地排序、整理、引导、归纳和综合各个知识点,用主线把各个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立体的、完整的认识。因此需要微视频和实体课堂授课相结合,以实体课堂授课为主线,将微视频穿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对无法通过微视频讲解的内容,可以穿插在实体课堂中。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并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引。实体课堂中除了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也要对视频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问,并引导出下一个知识点。让每个知识点都成为课程这颗树干上的叶子,最终成为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
课后应该及时测试。一方面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可以更仔细,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检验学习效果。也可以在视频播放前先提出一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及时测试也避免了学生认为视频可以随时观看,而把学习任务往后堆积,提醒学生有规律地进行学习,提升自学效果。如今,测试方式也变得更为灵活和方便,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测试、统计和分析软件以及交流平台,通过课后小测试,课后互动,及时检验学习效果,检查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测试结果,及时发现课堂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例如,当大部分学生对某个知识点都没有掌握时,可以针对性地调整这个知识点的讲授方式。当某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较差时,在后续课程中可以重点关注,并及时提醒,促使其跟上课程的进度。
另外,也可适当补充网上研讨课,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发言。在实体课堂上讨论时,学生会有各种情绪和外界干扰,如害羞、害怕和对外界灼灼目光的不适应等。网上研讨时,学生可以在更加放松的环境中发言,外界的干扰也相对减少,注意力可以集中在发言和表达上,而不是其他方面,能够更专注地聆听、思考和发言。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前期准备视频的时间较长,可以通过逐步丰富微视频的方式慢慢过渡。一旦教学资源整理好后,上课会简单很多。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的精力从重复的讲解工作中抽出,让其更好地专注于跟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对教学质量的把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思考、跟学生互动、观察学习效果并根据不同学习效果因材施教上。
作者简介:赖小敏 (1987,8—),女,四川南充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是生物医学光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