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如何科学实施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赵小琴
[导读] 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深度实施,可以切实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充分满足学生需要,让不同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需要的状态下更好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内涵,实现认知蜕变。
        赵小琴
        新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  新疆  乌鲁木齐市  830026

        摘要: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深度实施,可以切实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充分满足学生需要,让不同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需要的状态下更好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内涵,实现认知蜕变。因此,为了确保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以科学实施。教师在学生分层、知识分层、活动分层、作用分层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构架、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与特性。科学分布学生层级,有效融入分层指导,让不同学生在因材施教式指导、因人而异式驱动下实现认知夙愿的释放,获得综合潜能的激发。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初中物理教与学过程中的诸多难点、重点,教师只有对学生科学分层,对目标精准分层,对任务有效分层,对目标灵活分层,方可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更好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层级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之后的认知变化,教师应该对不同学生层级灵活调整,使进步上获得更多上升空间,退步者获得更多锻炼机会。在确保分层教学科学实施的基础上落实教学指导,促进学生发展。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分层教学的驱动下更好学习物理知识,逐步提升综合素养。
        一、科学把握分层原则,提升物理教学效能
        对于初次接触物理学习的很多初中生而言,其面对诸多抽象的概念、公式、定理、问题等,往往会因为理解不深入、掌握不充分而难以切实释放认知夙愿。对此,教师应该在逐步渗透分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开展指导,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式促进与提升中实现认知蜕变。一是教师要本着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原则,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物理学习水平等因素,将其分布至不同层级,并在教学指导中切实关注不同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情况,融入多元性、针对性、有效性引导与帮扶,促使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需要的状态下逐步提升学习自信,切实增强综合素养。二是本着分层递进、因人而异的原则,优化教学的开展方式。将教学内容、活动、措施科学分解至不同层级,让学生在“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迫切夙愿下积极投身物理学习实践,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递进式帮扶,循序式驱动下促使各个层级学生稳步前进,不断进步。随着对分层原则的深度落实,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与效能方可充分发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和进步。例如,在《杠杆》教学中,为了确保不同层级学生对于杠杆的力臂和平衡获得深刻理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级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如下递进式问题:(1)“动力臂是指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一说对吗?(2)作用在杠杆上的阻力和动力之比是4∶1,则要使杠杆平衡,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是多少?(3)有一条扁担长1.5m,前端挂质量是40kg的货物,后端挂质量是60kg的货物,肩膀应离扁担前端多少米?从动力臂定义入手,逐步递进,就力臂和杠杆平衡的知识、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逐步投射至不同层级,促进不同层级学生在积极探究中实现对于教学内容的高效学习,充分理解。
        二、精准设计分层任务,逐步优化教学指导
        为了促使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充分体现,教师在纷纷任务设计时,应该多关注不同层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分层任务深度契合不同学生认知实际。如果每一层级的教与学任务分配与各层级学生实际、知识实际相背离,不契合,分层教学的效能则难以凸显。

因此,教师在分层级教学落实中,应该以分层任务设计为核心,就不同层级学生物理学习中涉及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科学设定,全面落实,既要确保目标的针对性,又要凸显其实效性,进而帮助不同层级学生在达成分层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为实现认知迁移而提供助力。一是分层任务必须贴近学生实际,针对不同层级学生情况适当延展,让学生在认知提升与心灵升华获得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先通过测试和观察了解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薄弱点,从而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能够做到精准有效。二是分层任务必须关注学生需要,凸显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促使学生思想、心理、情感积极健康发展而给予保证。让学生能够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索。例如,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凸透镜结构特点,应用情况,成像原理三方面出发,对每一层级学生设定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分层达成学习目标,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整体性总结与补充,将各层级学习任务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就自己所处层级之外的知识、内容、问题适当了解。既凸显了教学任务的针对性,又增强了分层教学的科学性,能够促进学生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深度落实分层措施,推动学生认知迁移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分层教学落实上具有很强的延展性与迁移性,而且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发展需要得以实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因此,为了确保不同层级学生认知夙愿获得切实满足,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分层措施时,应该具备基本的分层意识,并就教学任务、活动、要求等合理分层。一是针对不同层级差异,对课前预习任务、课堂教学任务、课后作业任务有效分层,尽量鼓励学生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状态下积极参与、深度探究,对涉及的具体任务认真完成,并就自己各类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面临的挑战等分类整合,在必要时段向高一层级同学或者老师请教,以帮助其夯实学习基础。二是结合各类教学活动,对不同层级学生多提供一些实践、体验、参与、探究、互动的机会,并加强评价与督促,鼓励学生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在互助中发展自己,对于学习效果显著,发展提升明显的学生,给予肯定,并适时调整其层级,促使其获得更好发展。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分层作业的落实,帮助不同层级学生更好巩固自身所学,更好提升认知发展能力。进而达到帮助学优生逐步提升综合素养,带动中等生逐步提升理解能力,学困生切实夯实知识基础的目的。
        四、结论
        总之,为了科学实施分层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素养,教师在落实初中物理教学指导中,应该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就“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内涵适时衍生,充分拓展,构建出严谨且丰富的分层教学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更好学习物理知识、逐步提升综合素养提供更多机会,创设更多条件,给予更多帮助,在确保分层教学作用得以切实发挥的基础上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升,推动学生认知夙愿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岳泰.探究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9(11):153.
        [2]马小梅.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91.
        [3]荆浩.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0):76-77.
        [4]钟笑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J].考试周刊,2015(A5):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