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心理平台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轩栋1 王志兴 2 张建军3
[导读] 本文首先对高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对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高效学生心理平台构建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轩栋1 王志兴 2 张建军3
        1.陆军航空兵学院参谋部飞行训练处 北京 101123
        2.61213部队 山西 临汾,041000
        3.61213部队 山西 临汾,041000
        摘要:本文首先对高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对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高效学生心理平台构建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措施分析
1高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所谓亚健康,就是出现一定问题但还未形成疾病的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是指还没有形成相应心理疾病但是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异常心理状态的情况。在目前的高校学生中大部分均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亚健康心理状态,并且表现为多种形式:
1.1灰色心理状态
        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生经常感到闷闷不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对周围的其他事物也没有欲望,在生活中食欲下降,胆小怕事,对人冷漠,缺乏积极乐观地生活态度以及信心。通常情况下,这类学生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参加不积极,与人交流中经常沉默不语,内心给人的感觉异常灰暗。
1.2学习焦虑心理状态
        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生通常情况下表现为精神紧张,对自己的前途以及学业过分关心,为就业压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过分担心,从而造成神经上的焦虑。由于这种紧迫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反而起到反作用效果,经常在考试前紧张到腹泻,在考试后依然没有出现心情好转的情况。如果出现考试失败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轻生念头,从而使自身的身体和心灵上受到双重伤害。
1.3人际交往弱势心理状态
        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生往往表现得非常内向,对人际交往往往会产生消极退缩的心理,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对人际交往感到紧张,大多数患有异性沟通障碍。除了与自己非常熟悉的同学朋友交往较多外,与其他不熟悉的人难以开展交往工作,从而交际圈子过于狭窄,在路上碰到熟人为了能够避免打招呼,经常避开绕道行走,从而不利于正常心理状态的培养。
2大数据技术基本内涵
        大数据技术可以分为“数据”和“分析”,“数据”是指互联网服务器上的各种行业、企业和个人的信息数据资源。“分析”是指计算机系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的庞大的数据收集、挖掘、分析、计算和整理过程。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为高校学生心理平台构建提供庞大且专业的数据分析和数据计算支持,提高数据采集的高效性。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心理平台构建过程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学生心理平台构建进行快捷且高效的数据挖掘,并且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不同方式的结果展示,逐渐形成独特的“大数据画像”。
3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心理平台构建措施
3.1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是基于数据收集、数据挑选、数据保存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大数据技术中的一种,其应用过程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数据挖掘技术与过去的数据技术相比,更加高速、智能和简便,实现高校学生心理平台构建下将“数据化理解”最终转化为“心理化理解”。数据挖掘技术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平台构建中处理工作的效率,减少失误的出现。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平台构建来说,数据挖掘技术能帮助其进行全面的高效学习心理状况数据处理水平和分析水平地提高,为其构建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一般的高校学生心理平台构建在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过程中,先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大量、真实的数据资料准备,然后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数字建模,更好地进行数据理解。

最后将需要处理的问题与建模结果相对比,得出决策建议和评价,从而得到处理问题的答案。因为大数据挖掘技术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且具有完整科学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所以能保障高校学生心理平台构建的效率和正确性。为了保障数大数据挖掘技术能应用到实际高校学生心理平台构建当中,在进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之前,工作人员可以将数据进行二次处理,提高结果的针对性和可行性。随着5G技术的发展,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流程更为复杂和全面,
3.2大数据利于心理危机成因分析
        心理危机事件成因多元,囊括原生家庭变故、亲友朋辈压力、情感不顺、就业受挫等单个因素或多重因素。传统心理危机事件应对模式下,通过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医生等,耐心摸底、合理引导、对症下药,可以找寻出造成心理危机事件的原因所在。不同于传统模式,依托大数据技术支撑,学生心理危机成因的分析更为全面。根据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动态数据信息变化情况,通过指标体系的建模分析,可以及时找到学生心理危机成因。
3.3构建学生心理电子档案平台
        构建学生心理电子档案平台,构筑起学生自大一入校至大四离校期间的全过程心理追踪记录。新生入校后,高校心理服务中心于学生心理电子档案平台根据学生信息登记表批量导入学生信息,建立学生个性化的心理电子档案,上传新生心理测评结果至个人心理档案;在校期间,依托大数据技术,观测学生动态变化数据,挖掘学生日常状态。若数据出现异常值,分析心理危机成因,判断学生心理危机发展趋势,及时记录至心理电子档案,制订定干预方案。
3.4架构师生在线咨询预约平台
        充分利用移动终端优势,设计出师生在线咨询预约操作系统。内嵌入学生日常多维度动态化数据、心理健康讯息等大数据信息,实现在线咨询预约平台的心理测试、心理危机识别、线上心理咨询、线下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在线交流等多重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咨询预约平台自主选择心理咨询人员,按照平台上罗列的咨询时间段自行预约心理咨询服务。
3.5组建教师心理教育专业团队
        组建教师心理教育专业团队,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线下平台。架构起以学校心理中心咨询师、院心理辅导员、专职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管员五级心理教育专业团队,明晰各自职能;加强教师心理教育专业团队的培训,通过心理沙龙、心理培训、专业技能指导等模式,建立既知悉心理教育又掌握互联技术的专业队伍。
3.6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平台专项领导小组
        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牵头,以学生处作为组织协调机构,成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平台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心理危机干预平台的规划与构建,部门间加强合作。
3.7加大心理危机干预平台经费支持
        以学校专项预算为主,以社会捐赠为辅,划拨给心理危机干预平台一定的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心理教育相关培训经费投入,激励学生心理委员做好班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3.8引入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入驻平台
        鼓励心理咨询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进驻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平台,积极吸引高水平的心理专家参与交流,分享心理危机干预经验,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思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托大数据思维及互联网技术构建心理危机平台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为有效提升高校心理教育水平、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助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稳定、理性的心理,奠定学生发展的良好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进香.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9, 037(010):210,212.
[2]刘向前. 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策略[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 000(002):198-198.
[3]沈洪炎.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研究调查——基于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07):91-92.
[4]陈方方, 何小波.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 2018, v.5(18):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