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李猛
航天工程大学士官学校教研保障中心图书馆,北京102249
摘 要: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持聚焦实战要求,从优化教学的顶层设计、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健全考核标准等多个角度入手,实现课堂与战场的有效对接,确保人才培育质量。
关键词:院校教育 教育质量
习主席强调:军队是要打仗的,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能打仗、打胜仗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根本要求,是军队使命职责之所在、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之所在。军队院校教育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基本途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军事人才,发展军事科学,服务备战打仗。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孵化器和推进器。学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要以战斗力提升为旗帜,以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最根本的主线,拉进院校与部队的距离,促进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课堂与战场的有效对接。
一、聚焦实战要求,优化教学顶层设计
(一)对标部队建设要求,明晰培养目标
士官学员的第一任职是部队各岗位的一线操作手,直接决定着装备效能的发挥,这就要求士官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着眼部队一线实际与实战需求,紧跟部队建设发展步伐,深入研究实战化高素质士官人才培养定位,提炼出“操、保、修、训、管、战”的能力要求,不仅要教育引导广大学员铸牢军魂,培育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磨练其意志作风、战场意识和战术水平,还要不断拓展学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锻造“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努力提升广大士官学员的实战技能水平。
(二)着眼岗位工作实际,优化课程体系
士官院校要坚持军事职业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官兵的具体需要有机结合。以任务保障需求作为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的依据,构建以必修课程为主体、选修课程为补充的各级各类人员学习课程体系。必修课程主要体现打赢未来战争的必备素质要求,围绕履职尽责能力,设置政治、军事、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等基本模块;选修课程区别不同类型对象,主要围绕特定岗位需求,提高职业素养,为学员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质资源支持。
(三)紧贴人才长远发展,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国防和军队编制体制调整,士官任职岗位不断拓展,士官人才将逐渐由技术岗位走向指挥管理岗位,并成为军事航天部队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注重知识的建构与认识结构的塑造,以满足士官学员成长发展的长远要求。因此,在突出专业岗位的地位与作用的同时,还要强调基于专业范畴的、规律性较强的、具有广泛迁移性的基础性内容。即:以新理论、新装备、新技术、新知识为主体,加快教学资源创新。统筹联教联训优质资源,坚持系统整合、开放共享、合力育人,合理设置教学培训项目,满足官兵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聚焦打赢本领,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一)着眼学员差异需求,创新教学模式
士官学校课程教学呈现培训层次类型多、学员成分复杂、组织方式多样、学制长短不一的特点,要求学校必须根据部队各类岗位资格标准和职业能力发展需要,区分不同专业、岗位、职级,建立灵活高效的组教模式。
其中,职业技术教育和预选士官培训着眼提高学员专业技能,兼顾全面素质的培养,逐步推行任务牵引为主体的培训模式;升级培训着眼提高学员组训能力和拓宽学员视野,主要采用“导师制”教学模式,辅以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新装备专业培训和鉴定培训着眼提高学员专业技能,全面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注重院校部队联动,实现教训一致
积极建立和健全部队院校联教联训机制,利用实战环境中的“问题”来牵引教学面向部队和战场,营造练本领、强能力的浓厚氛围;组织教员积极参加部队演习演练与重大任务,积极吸纳部队建设改革、作战实践、理论创新等成果进课堂;不断选聘部队一线打赢人才、训练骨干来校承担教学任务,邀请基层单位主官、关键岗位主管等力量参加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制与修订,实现“教训一致”;结合学校训练计划实施“嵌入式”教学,将学员编入联教联训单位相关机构,采取按岗编组、盯岗演练的方式与联教联训单位同步作业,共同研究解决训练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实战化训练中培养学员遂行各项军事保障任务能力。
(三)完善考核评价标准,严把质量关口
要突出特定岗位、特定装备、特定作战训练任务的需求,丰富和完善考核评价标准。深入推行部队、院校联合考核机制,邀请部队人员参与考核方案、考核计划和考核标准的制订,适当安排相关人员参与考核的组织。要坚持按纲施训施考,切实按照部队规范化流程从严从难组织考核,真正做到环境真、内容全、考核实。研究建立部队反馈机制,动态跟踪受训人员在部队成长情况和能力素质需求,及时调整和充实后续教学内容。
三、落实战斗力标准,提升人才培育质量
(一)全面加强教员队伍建设,落实“教为战”
“教之本在师”,治军先治校,强军必强校,强校的核心在于强师,只有建设一批“懂打仗的名师”,才有可能“带出一批会打仗的高徒”。因此,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任务的军校教员,必须“心中有战场,胸中谋打赢”。士官院校要制定出台鼓励教员培养培训、岗位实践、跟研跟产、参与任务等相关政策,通过政策支持,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鼓励教员主动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批了解部队、装备、任务的“晓战”教员群体。
(二)不断强化军人素养培塑,落实“学为战”
强化学员战斗意识培养,锻造能打胜仗的军事人才是当今部队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必然要求。首先,要确保学员听党指挥,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靠教育引导,以军魂意识引导广大学员听党话、跟党走,强化责任使命意识、吃苦奉献意识;要靠氛围熏陶,把战斗精神培育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员英勇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不畏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同时,要增强学员的战斗精神,要加强高难度、高强度和综合性科目训练,在“严难苦实”中摔打磨练学员的意志作风和战场意识。
(三)扎实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落实“练为战”
未来信息化战场要求每个战斗员都必须切实掌握和练就精湛的专业技能。院校培养的学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装备的操、保、修,而且要懂得装备的战术运用;不仅能在训练环境中操作使用武器装备,更要能胜任特殊复杂环境和战场环境下的操作使用和快速抢修;不仅要较好地掌握本行业所涉及的各类军事技术,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还要广泛涉猎相关岗位的理论和技能,努力成长为“一专多能”的战场多面手。
作者介绍:张伟,天工程大学士官学校教研保障中心图书馆馆员,讲师;
作者介绍:李猛,航天工程大学士官学校教务处副处长,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