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丹
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
摘 要: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原因之一在于其能为社会提供较多高技能人才,如此大环境下,不少中职院校得到了较大发展,过快的发展速度暴露出经验不足或难以落实等问题。精细化的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重中之重,不仅有助于建立稳定、科学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而且有助于带动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甚至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但由于精细化管理理论原本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学校班级管理鲜见,故中职院校在借用精细化管理理论时暴露出一系列不足,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探究,以小见大,为同类学校更好地应用此策略于班级管理中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前言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一个较严峻问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技能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大力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在学校管理特别是班级管理上做文章。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特点,借用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尝试将其运用到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
一.中职校班级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精细化管理目标的问题
1.1班主任管理方法过于简单,目标不明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班级方法简单,采取古板的模式,缺少创新和探索精神,班主任一个人掌握了大部分权力,基本上所有事班主任说了算,尤其是在三好学生评比、班干部选拔等学生敏感和关注度高的方面,不考虑多数学生的想法和感受,致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抵触心理。
1.2班级管理过程不规范,未达到阶段目标
在管理班级不规范方面,主要表现为班主任作为班级所有工作的决策者,掌握了所有的权利,但是学生只能服从班主任的所有命令,不仅没有选择的余地,并且也不能施展主观能动性。像这样不规范的、单一的管理方法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愤怒和敌意,对班级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在对班主任的采访中,采访者发现在管理班级时,全部是只由班主任掌握班级所有事务,基本不会采取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很少会采取那些不是班干部的学生的建议和想法。由于忽视了在管理班级中学生的建议或者想法,对学生介入班级管理和班级发展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实际上班主任“独裁式”的这种管理模式、亲力而为,不但费脑费力,还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反而让学生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如此管理班级,不但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带来了制约,还能够约束学生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对这样的管理模式产生了依赖,不关心班级的发展目标、集体活动,从而对班级的凝聚力造成了影响。正是由于不关心班级的发展目标,才更难达到阶段性的目标。
2精细化管理内容方面的问题
2.1教学管理活动未完全“以学生为中心”
在进行有关中职学校的教育方式的分析中,需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强调学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部分,让学生们更多的参加到教育教学中,这样老师与学生之间就能创建一个新的公平的教练体系;需要将提升能力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展现能力第一的特征,这样老师就能更重视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模式,学生就可以得到自己成长的实践机遇与舞台,增强,学生在之后步入社会进入岗位所需的有关技巧。缺乏实践训练,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就得不到提高。部分中职学校在有关实验训练教育上不够重视,成长速度过慢。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因为不停的增加新生人数,进一步的设立新的专业,这样就会导致教育费用不够,学校内部实践训练基地的发展很难按时到位,造成了专业教育特别是在实训教育的阶段。因为学校和公司之间的合作效果不够并没有深度进行合作,学校之外的实践训练场地不能持续发展,没有办法确保合作效率与持续成长。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管理学生相对较松,阻碍学生成长。
2.2现有资源未进行充分整合
在管理方法的角度,除了教育管理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娱乐方面也要进行管理。这次的调查数据显示有大部分学生可以遵守学校规定和老师的教育来进行生活学习,还有就是在产生问题的时候,可以经过自我调整之后得到改正,老师不需要进行指导。
会出现问题的学生还是少数,这些少数的学生很难改掉自己的问题,还有就是问题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形成,还有就是学生不喜欢学校的规定和班级的制度,还有就是会讨厌和不遵守规章等。这一小部分的学生需要辅导员花费大量的精力,这样辅导员会有很大的压力。并且这部分同学的错误行为要是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处罚,就会有一些学生会出现跟风的情况,部分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
二.中职学校级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优化措施
1精细化管理在班级目标建设中的优化
1.1深入了解班级掌握学生情况
“教师中心论”是以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为代表所提出来的,此说法主要是表现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具有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提出“儿童中心论”的教育学家杜威则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儿童占据着主体地位,但是却没有关注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到底处于什么地位呢,我国教授陈桂生表示,在实际情况下,如果人们都不需要教育,那么也就不需要教师了,情况将是这样的情况,因此,在近代的教育学著作中,作者都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教育本身,以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而非从教育者的眼光去论证其本身。如此说来,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工具”,而受教育者为其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校及班级管理的主体,想要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制度,就必须全方位了解学生,并对学生具有针对性。
1.2创造积极向上氛围使学生精细化管理目标增强
加强学生的规训教育,在规训教育中让学生对自己设定的目标为之努力,并在努力之后无限接近目标,这将有助于学生对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认可,并学会在此管理模式下学习生活。在班级内通过黑板报和手抄板的方式对开展7S活动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再通过学校的公共区域,在公示栏和展板上展示7S活动的资料;最后,通过学习学校发放的精细化管理资料,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定期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考核。通过7S活动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切实明白精细化管理在班级中起到的重要性。在学生的班会期间,观看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视频,组织学生就精细化管理开展演讲比赛,班主任带领学生集体学习相关内容,让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精细化管理下的企业是什么样的,组织开展7S活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在班级应如何做,做什么。组织学生开展精细化管理知识竞赛,在竞赛中深度学习相关内容,熟悉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参与中,也可以自身处于精细化管理模式之中。
2精细化管理在班级管理内容中的优化
2.1精心培养班干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将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设定特有的班级管理理念、这种班级管理理念就如同在一个公司,学生就是公司的新员工。在班级内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内容,其中应包括:晨操的组织有体育委员负责;学生注意个人区域及集体区域的卫生干净,物品整洁;在每周一的班会上,班主任为学生讲解,宣传饮食、交通和财产安全方面的知识;学生注意个人行为,以文明为前提,并不断规范管理。通过多种方式的约束来引导学生进步。
2.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精细化
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学生在各方面的引导应在以下方面体现:
首先是整理和整顿。班主任对学生们提出要求,无论学生是在上课期间还是课间休息,或者是放学,放假离开学校时,学生都有义务保持教室内部卫生的干净整洁,自己桌椅的整齐摆放,卫生委员负责学生行为的监督与检查,并定期将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当学生不在自己的座位上时,应及时将桌面摆放整齐,将椅子放置桌子下;在每学期的学期初,制定值日表,值日人负责每日的讲台整理,多媒体设备相关物品的归纳;学生在校期间需穿校服,戴校徽,禁止首饰的佩戴。
三.结论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尤其是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成为了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中职学校的管理模式简单粗放,且效率极低,不便于对学生的管理。我们在本文的研究中,结合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并结合精细化管理理念,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质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前辈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利用佛山工会职业技术学校的班级及同学们,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深度研究,通过强调制度与执行,来更好的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既要考虑如何高效率实施精细化管理,又要顾及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也要避开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缺点来管理班级。在佛山工会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的实践中,班级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不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优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应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学生能力,带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希瑞,张康之.现代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玲藤.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