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应用项目式学习策略,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获得核心理念与原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项目式学习的重点在于以挑战性学习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得到良好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运用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导入,有效的实验探究等方式,构建高效科学课堂,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以“构想、验证、完善、创造”等作为相关对象的研究结果,通过学生的创新探究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随着近几年来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项目式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由于实施项目式学习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并没有统一的思路,解决问题也没有固定的方式。教师在教学材料选择方案设计过程中均比较开放,需要学生在探究中对问题进行组织学习,围绕问题自主搜集材料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发现并解决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并掌握基础的探究方法和必要的探究过程,运用相关的探究理论与规则。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和品质。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当然学生在相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需要树立合作意识。在不断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解决问题时,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这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学习,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考能力、合作意识、良好学习态度,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探究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可以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项目式学习可以将科学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让学生拥有良好价值取向。
(二)提高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能力
科学教学中利用项目式学习,能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让学生对相关的概念原理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运用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而并非传统的单一练习。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自主地进行信息的收集,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能过多的干预。也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活动,在操作中让学生真正领悟并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意识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实现学生科学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导入
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拥有浓厚兴趣。好的教学开端,是非常关键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贴近实际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当中,许多场景中都蕴涵着科学知识。通过对各类场景的研究,将学生的被动知识学习逐渐转变成,自主探究深入理解,并有效掌握和运用。
首先,社会热点的有效导入。热点内容的导入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将近期比较热点的内容导入课堂,让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社会发展状态,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的身体》时,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将中国女排在比赛中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当学生观看,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良好表现,让每个学生都非常激动。这时教师抓住学生这时的状态,并设置问题在“最后决赛阶段,女排运动员表现的怎么样?”学生这时回答“反应非常快速”“身体协调性好”以此培养学生求知欲。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氛围一下,教师将教学内容导入课堂,引导学生探究我们的身体。
其次,现实情境导入法。丰富多样的现实世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主要在于实际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直接接触到各类科学知识,这些都是学生的经验,是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学生学习《我们周围的材料》时,教师在导入阶段将学生实际生活当中所接触到的塑料、吸管、砖块、陶瓷、纸张等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实践的意识,并为本节课程的有效进行奠定基础。
(二)合理运用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首先,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与实践为主的探究性课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观察方法,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为以后的探究与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观察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更多观察方法,并形成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师让学生每人拿一粒大豆种子,让学生在家中种下观察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虽然这个过程时间非常久,但此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各种观察方式进行观察。当学生学习了这一内容之后,学生也能体会到观察的快乐,懂得观察的方法,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小学科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而实验则是科学探究的关键。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是非常受欢迎的教学环节。要组织好实验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实验仪器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教师需要给学生进行正确的演示,然后设置明确的实验步骤以及分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探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记录、分析、整理、归纳,最终进行交流总结。例如,学生实验《做一个指南针》时,在学习了磁铁这一单元内容之后,学生对于磁铁有了更多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然后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让学生用手中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仔细研究,认真观察记录整理归纳。每个小组都制作了不同的指南针,然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首先,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导入方式,合理有效的实验活动策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彩兰.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验教学路径研究[J]. 华夏教师, 2019, 000(033):64.
[2]斯琴.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措施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19(5).
[3]周业虹. 实施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 000(008):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