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张向君
[导读] 高职田径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并鼓励其在不断强化自身运动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体育素养,最终养成终身体育、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
        张向君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261206
        摘要:高职田径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并鼓励其在不断强化自身运动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体育素养,最终养成终身体育、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则可以积极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体育教学工作,通过合理选择任务、推进任务实施、实现任务驱动以及注重任务反馈等多个环节提升高职田径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体育;高职;田径
        前言:在传统的高职田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注重学生运动强度的提升与运动技巧的训练,却忽视了学生现有技术水平与其田径知识学习之间的联系。但在高职田径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则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一教学困境,所采取的针对性教学方法还能够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现有技能水平,无疑缩短了师生距离,强化了教学沟通[1]。并且,在任务驱动教学下,学生为了完成相应的任务,也能有效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对于促进其学生体育素质提升与体育能力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下文主要介绍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田径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基于田径目标,合理选择任务
        教师应当围绕高职田径教学工作目标为学生合理、科学的选择相应的驱动任务,并且结合具体的任务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了确保田径教学任务选择的合理性,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的实际运动水平与以往的田径教学经验出发对田径训练任务量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注重应用相应的田径知识点,此时,学生一边完成教学任务,一边巩固田径知识,在探索任务、完成实践时学生的综合运动技能也自然而然得到提升[2]。例如,在进行耐久跑训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活动小组,并且为每一个小组布置好任务卡。此后,小组成员则可以依照教师分发的任务卡任务按照顺序向田径场地四周提前设置好的标志点处奔跑,当抵达标志点后在任务卡上打钩。完成任务后则立即返回终点将任务卡交由下一名小组成员,以此类推, 完成任务后任务卡上所有的标志点都会被打上勾。任务卡打卡的田径锻炼形式能够为体育课堂带来游戏的气氛,并且由于田径打卡的路线各不相同,学生们也能够在具体的任务探索过程中感受到任务驱动的趣味性[3]。此外,已经完成任务的学生还可以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经验,故而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能够促使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更加密切。
        二、推进任务实施,锻炼运动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不仅要为学生合理设置相应的田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正地达到锻炼效果,为了更为有效地推进任务实施,同时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需要在任务驱动过程中对具体的田径任务进行科学分析,一方面借助驱动任务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另一方面则确保田径教学目的得以顺利达成。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时,需要先结合具体的训练任务为学生们详细地讲解长跑相关知识与技能,指出在长跑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加深其对于长跑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属于自己的长跑训练体验[4]。其次,针对长跑呼吸方法、冲刺技能、呼吸节奏调整等这些比较重要的田径知识点,教师则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或者是在学生完成长跑任务后提醒学生进行长跑回顾,并对自己长跑联系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加以分析,从而进一步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在正确方式与不当方式的两相对比下,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也掌握也会更有心得。在针对性训练方面,教师也可以有侧重地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即明确好具体的训练目标之后,可引导学生进行匀速跑、反复跑、加速跑等针对性任务训练,完成训练任务后鼓励学生体会自身运动机能与运动能力所发生的变化,此时,运动能力的提升会扩大学生通过田径运动所收获的快乐感,这对于促进学生体育毅力、优良品格以及体育精神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三、实现任务驱动,掌握运动要领
        掌握田径运动要领是学生能够更好完成田径训练任务的关键基础,同时也是开展体育运动锻炼的重要目标。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此时,教师则需要关注学生的运动要领掌握情况,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错误,帮助其及时的调整改正。例如,学生在进行耐力训练时,若他们对耐力正确姿势与正确的呼吸方式掌握不到位,那么所承受的运动负荷则有可能远大于预期,此时学生则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训练任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需应当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与总结,善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耐力训练认识,增强其对于长距离耐力练习的过程体验,此时,学生也可以在任务驱动下掌握呼吸频率控制与调整的方法。通过这样的科学化任务训练,如何在长跑中减少能量消耗、如何在长跑中减少呼吸肌的疲劳、如何通过脉搏来感知心率、如何凭借自身经验判断临界速度、如何合理安排不同阶段的运动负荷等运动要领也能够被学生轻松掌握[5]。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在实现任务驱动的同时也应当强调运动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要领,促进其耐力发展。
        四、注重运动反馈,形成长效激励
        田径任务实施后,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后的评价与反馈,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自我运动能力、综合实力等情况形成清晰且客观地认知,在此前提下,后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也会变得越来越有针对性,学生所收获的多方评价更能够对其自身形成长效的肌理机制,使其在不断的鼓励与肯定中持续进步发展。例如,在学生们完成田径长跑训练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这次训练任务中自己有哪些收获?对于长跑训练有哪些疑问?与之前相比,本次训练是否有提升?提升了哪些方面?训练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可以从哪里弥补?在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之后,教师、其他学生则可以给出相应的建议、肯定与鼓励。通过这样的评价反馈方式,学生对于长跑训练中的相关知识点、运动技巧也能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如此一来,尽管在之后的训练中教师没有布置具体的训练任务,学生也可以自觉开展对自身能力有针对性提升作用的训练,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完全的掌握田径训练正确方法[6]。除此之外,教师以及其他同学所提出的建议、给出的表扬与肯定更是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信心,长效的激励作用也为给学生未来的田径训练开展奠定良好的自信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职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驱动任务作为学生参加田径训练活动的动力,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体育核心素养,强化自身体育素质,从而推动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智誉.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风尚,2019(12):100+102.
        [2]陈燕.高职院校学生田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7):67-69.
        [3]仲伟港.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34):214-215.
        [4]侯玉萍.新课改背景下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4):161-162.
        [5]陈利艳,杨潇.核心技能视角下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5):146-147.
        [6]姜宽.探究如何借助体育游戏优化高职田径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0,22(14):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