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芹
山东省齐河县机关第一幼儿园 山东 齐河 2511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越加突出,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工程,为他们将来接受高等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道德教育属于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应做好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品质,这是他们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也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课程设置要求;问题;创新策略
引言
幼儿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成功的幼儿教育能为孩子的_生幸福奠基。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是在不断深入的,这给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教学水平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一些差距。正视差距,反思问题,吸取幼儿教育事业先进国家的经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和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教学水平。
1作用分析
1.1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
学前教育可以让幼儿在开始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之前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知识基础以及集体生活的能力等等,这样当幼儿进入全日制的小学教育时可以具备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所以学前教育对幼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缓冲期和过渡期。我国现阶段仍然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是农村户口且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相对比较匮乏的,农村地区有不少家庭的父母通过外出务工的方式支撑家庭各项开支以及实现经济积累,学前教育在这一客观情况的影响下则变得更加重要。素质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的全面推行也对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培养策略等进行优化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因而培养专门针对于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并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地区的幼儿学前教育需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势必会得到提升。
1.2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农村学前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仅仅以2018年的数据来看,当年幼儿园新增入园儿童的数量达到了1800多万,而在园的幼儿总数量达到了4600万以上。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一个客观事实是近年来按照《纲要》的发展要求已经在逐步扩大幼儿园的数量和幼儿园老师的培养力度,而且这两项指标在长期的政策扶持下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然而大部分的新增幼儿园以及新增教师都集中在经济条件好、生活便捷的城市地区,提高高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量是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缓解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有力措施,因而需要大力培养乡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
2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学前教育也因此得到了相应改善。然而由于学前教育长期受到经济、环境、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发展仍存在不足。一是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高。教学环境较差、薪资待遇低、教学压力大,加之社会对幼师的认可度不高。这导致很多人不愿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致使幼儿师资不足,大班额现象普遍。由于师资短缺,学校只能采取临时聘用制,导致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此外教师学历层次偏低,多为专科及以下,且许多教师并无教师资格证。这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学前教育普及率有待提高。在国家的支持下,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适龄儿童难以接受学前教育的现象。
3学前教育教师课程创新策略
3.1关注生活细节,渗透道德教育
幼儿教育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应结合幼儿的年龄性格特征,从生活细节出发,将道德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人和事,将道德教育渗透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应从幼儿的衣食住行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让幼儿意识到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做到勇敢、诚实、不畏艰难,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讲礼貌、懂文明、守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意识和行为品质,让他们以乐观、活泼的心态面对每一天,为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从生活细节中挖掘道德启蒙教育元素,对于学生良好行为意识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教师在指导幼儿穿衣服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互相帮忙系扣子等,培养他们互相帮助的意识;在游戏活动中,组织合作类的游戏,培养他们主动分享、合作的意识,并习惯使用礼貌用语等等。教师应积极表扬幼儿的日常行为,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赞美教育。另外,对于一些经常抢他人东西和打架的行为,教师应温和地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确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明辩是非、懂得相互谦让,这样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孩子的心灵。在日常典型的小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幼儿亲身经历、耳濡目染,这样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所谓的道德行为。因此,生活细节是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的流露,教师应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融合感官教育,促进习惯养成
感官教育的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通过观看动画片、阅读绘本、讲故事等活动,调动幼儿的多重感官,将道德教育渗透在幼儿感官的多个方面。在幼儿聆听故事、观看动画片、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建立他们内在的道德界限,懂得分辨道德的标准,从而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形成完善的人格。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情节冲突并引人深思的幼儿故事,通过故事中对人物的描写,促使幼儿进行模仿和学习。介绍小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的故事,渗透合作意识教育,让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懂得乐于助人。让幼儿在听、读、写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做出恰当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幼儿教师和家庭都应积极为孩子搜集相关资料,因材施教,针对幼儿的感官特点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确正确的道德标准。因此,感官教育作为道德启蒙教育的辅助手段,是最直观的教育,也是最为感性的教育,符合幼儿的行为特点,能够起到极佳的道德教育效果。
3.3家园合作,整合资源
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家长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在我们民间游戏的运用中,我们应该更加地重视家长的作用。很多的民间游戏家长都会玩,并且大多数家长都是熟练于心的。在民间游戏的运用中我们应该和家长积极地配合,进行资源整合。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布置一些亲子活动任务,让家长和幼儿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活动中家长可以和幼儿园一起了解孩子,和幼儿园配合关注幼儿的健康与成长。
结语
总之,幼儿学前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道德启蒙教育不可或缺。通过关注生活细节,渗透道德教育;创设家庭环境,促进幼儿发展;融合感官教育,培养道德习惯;突出社区教育,做好教育衔接,才能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道德启蒙教育需要在幼儿教师的带领下,发挥家长和社区的作用,全方面渗透道德教育,共同为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蒋姿仪.台湾幼托整合后学前教育之创新———台湾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新课纲解读[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5-11.
[2]李克勤.我国学前教育实践创新的基本路向———基于学前教育价值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9,(7):45-48.
[3]周志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及其创新———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