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
(江苏省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行,新课程标准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变得尤为重要,各级学校都在努力研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如今是信息化时代,只有借助信息化元素融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才有利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时期的信息技术课程非常重要,只有合理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才可以帮助小学生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将来成为一名全方位立体化的优秀人才。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侧重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如此才有助于他们今后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科技术,还需要培育该学科的文化素养,以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路径
1.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标准
所谓高效课堂,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呈现出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即实现效率最大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并不成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无法真正理解,所以需要教师变革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实操经验,以便最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课程学习准则
2.1合理适度融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秉持适度原则,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大纲完美地进行融合,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信息技术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不宜将所有课程内容均以信息技术的方式展示,因为这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过多被信息化元素吸引,而忽略了课程内容。
2.2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
学生占据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以其为中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展开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帮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身潜能,最终帮助其提升学习成绩。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率,进而帮助学生满足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逐渐产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主动爱上该学科。
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路径
3.1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及学生情况设计完善的教学方案
3.1.1教师设计独立的教学方案,提升自身技能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仔细研读教材大纲以及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独一无二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依据该学习方案,督促学生自我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小组之间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探讨,同时也可以积极向教师提问,由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话题给以正确的指导意见。
3.1.2合理规划教学环节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把握讲课的流程,首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回顾上次课程的内容,将重点知识再次复习讲解,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有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将学生的答案进行统计总结,并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及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将学生的弱点进行记录,以便课下进行辅导,并适当调整自身教学计划,以迎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最后对接下来的新开课程进行简单地摸底测试,为学生做好该课程的铺垫,让其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3.1.3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但是学生并不清楚自身的学习情况,需要由教师设置合理的评价制度,让学生明白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师在课程安排中,可以专门安排一个课时,让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由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进行解答,这样可以提升所有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然后由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让学生明白设置本课时的意义所在,另外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旁听,让他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更好的提升课堂效率。
3.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打造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对于少数听课不认真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比如在课下和学生谈话,了解其心理状况,对于情况严重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当场指出其错误,其间教师需要注意言语态度,不要过分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让学生失去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小组学生听课的情况予以整组奖励,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3.3采用游戏的元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理性的思考,对于学科有较强的个人喜好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的元素,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融入打字游戏、拼图游戏等,既能保证课堂趣味性,又能丰富教学内容,最终确保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势在必行,教师需要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既要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同时还要改善具体的教学方式,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刘玉岩.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构建[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4):21.
[2]王军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6):93.
[3]吴磊.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生活化发展路径探寻[J].考试周刊,2019,(3):134.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9.03.126.
[4]胡志文.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路径浅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8):48.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48.046.
[5]邬技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开展深度学习的路径[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17,(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