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古文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肖妮妮
[导读] 古诗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网络空间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素材对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具有极大的优势。
        肖妮妮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黄官中学


        摘要:古诗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网络空间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素材对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具有极大的优势。若能将古诗文的教学与网络空间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质量。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古诗文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网络空间  古诗文学习  个性化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可见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之源——古诗文已然成为人类精神上的营养滋补品,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或寄情于花草,或抒发个人壮志遭遇,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但同时由于其文本的特殊性,难学难教,文言文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 数字化信息时代。在网络空间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如果能将网络空间和古诗文教学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对于提高古文教学的质量、增添古文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知能和美学情趣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巧用网络资源,营造有利于古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古文教学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就在于其文本的特殊性。再说直白点,就是生活中很少用到,缺少有效的语言环境。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我们可以在课间播放一些古典音乐、古诗文改编的歌曲或者直接是古诗文朗诵音频,再或者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好的文化类节目,像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接触到一些古诗文,见的多了,心理上就不陌生了,学习中遇到了情感上就不排斥了,学起来自然就轻松了。
         二、巧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对于一节课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精彩的导入离不开老师对课文的仔细研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精心挑选、巧妙利用网络空间丰富的资源,将学生吸引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比如教授曹操《观沧海》一文,可以播放视频《曹操煮酒论英雄》片段,了解曹操的雄心壮志,以曹操对“英雄”的看法导入课文;再比如教授《木兰诗》可利用动画短片《木兰诗绘》导入,简洁的线条和画面、优美的旋律可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故事梗概,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巧用音频教学,培养语感,增进理解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古诗文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决定了它特别适合吟诵。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吟诵的积极性呢?不妨尝试尝试利用网络空间丰富的音频素材进行教学。比如,先播放一遍原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划出朗读节奏;而后给出配乐范读,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生活体验;最后再播放纯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诵读。这就增强了诵读的趣味性,而且在个性化诵读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学生个性化体验。
         四、巧用网络空间,化抽象为具体,增强画面感,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一项关于记忆的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而这恰恰是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教学的优势所在。通过巧妙创设或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增强对学生视觉、听觉甚至是嗅觉的综合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情境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促进记忆。
         五、拓展延伸,补充资料,比较阅读,拓宽视野
        阅读是读者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对信息的推理判断。每一篇古诗文所引发开来的联想是无限的,是每个阅读者独有的,学习者完全可以借助网络快速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形成个性化阅读。网上海量的图文影像资料都是古诗文学习取之不竭的资源,无论是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字词释义还是相关文献,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都可以迅速获取相关信息。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布置课前预习题或课后拓展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利用网络空间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能力。如在教授《观沧海》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了让学生上网搜集关于曹操的生平简介和文章写作背景的任务,而在课后布置了让学生上网搜集曹操的《龟虽寿》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其与《观沧海》的相同点,加深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或者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进行比较阅读,感受毛泽东与曹操同样的豪迈与雄心壮志。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和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我还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个性化的形式展示在班级微信群或学生个人的网络空间上,比如美篇、视频、音频等。这样坚持下来对提高学生的网络空间使用意识、培养学生网络空间利用能力和利用网络空间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都有极大的意义。
        当然,网络空间并不是万能的,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古文教学也只是一种学习形式,是为了服务教学。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要本着实效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灵活运用网络空间,而不能依赖网络空间、甚至让网络取代教师个人的创造性劳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