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阙晓鹏
[导读]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连结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桥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阙晓鹏
        四川省什邡市师古初级中学  618408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连结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桥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重视文言字词、句式的积累,通常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辅之以课后的练习和背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能在短期内可以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为了解决现阶段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改的相关背景下,许多语文老师开始探究新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群文阅读”便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法之一。本文拟对“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初中文言文;应用
        群文阅读并不只针对文言文教学而提出,一开始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试行。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各科老师也在不断调整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现在“群文阅读”已经不断被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阅读教学中。总得来说,做好”群文阅读“的教学,有三个关键点:确定议题,选择文本,精心设问。下面,笔者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对“群文阅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具体论述。
一、合理确定议题
        上好一节“群文阅读”课的第一步就是恰当选择议题,这是“选择文本”和“精心设问”的基础。而对于议题的选择,最重要的就是具有开放性与议论性。议题具有开放性,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教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独立思考。而“议论性”就是要保证课堂上的学生都有话说,“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优等生”。在进行议题选择时,除了保证议题能够引起学生多角度思考外,还需要让全体学生都有话说,都能描述自己的见闻,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初中课本中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就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法,确定恰当的议题,引导学生讨论古代先贤优秀思想的当代价值,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而不必拘泥于字词的学习与句子的翻译。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第11课《论语》十二章,里面就有关于孔子对颜回安贫乐道的赞美,还有“不义而且富贵,于我如浮云。”这就可以与《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中所说的“舍生取义”进行比较阅读,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什么是“义”什么是“不义”?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义”或者“不义”的行为?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不仅把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打开了学生思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而且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恰当选择文本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必须合理选择文本。“群文阅读”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打破了原先单篇讲读的方式,进行多文本的组合阅读。但是这些文本并不是机械地、生拉硬拽地绑在一起,“它并非让学生随意选题,通常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为了让教学工作能顺利开展,而精选所得。

这些认真选定的材料是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有力保证”。“群文阅读”中阅读材料的选择范围是相对广泛且多维度的,可以将教材中的课文打乱原有的编排顺序进行重新组合,也可以将选择范围扩展到课外篇目中。但是,在无论是选择课内文本还是课外文本,文本的选择都必须坚持“一个中心”,即以确定的议题为中心,不能过于发散而游离于议题之外。比如上文中将《论语十二章》的相关章节与《鱼我所欲也》组合在一起,就是紧扣古人的“义利观”;如果要了解某一类题材等文章放在一起文章的写法,则要将同一题材的文章相组合,如将《醉翁亭记》、《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便于学习游记的写法;将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便于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态度、写作特点等。总之,文本的选择需要与课程的议题相统一,选文的标准也要尽量一致,避免出现在一组课文中出现两种甚至两种以上选择标准的情况,以免无法紧扣议题,也给学生带来混乱。另外,初中生对文言文的了解与积累毕竟有限,在选择文本时,数量不宜过多,难度不宜太大,篇幅也不能太长。以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打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造成适得其反的不良结果。
三、精心设计问题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一般比较注重对重点字词、特殊句式的积累和对文章重点句子、段落的翻译,所以“老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依然十分常见,有时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所讲授的知识,会变得很“啰嗦”,一遍一遍重复“重点”,其结果可能“出力不讨好”,学生厌烦老师总是重复同样的知识点,但对这些重点往往并没有很牢固地掌握。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多为封闭式的问题,希望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如果仅仅是把单篇课文的学习变成多篇课文的学习,而不改变学习的重点,不改变提问的方式,那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除了给学生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以外,对整个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不会有什么促进作用。因此,要保证”群文阅读“的有效开展,还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问题。首先,设计问题时需要将传统教学中最为重视的字词、句式等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而设计出开放性的、鼓励学生思考表达的问题;其次,老师应该多提出”细化“的问题,在保证给学生探究思考的空间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对《桃花源记》的教学,如果老师只提问”桃花源美在何处?“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理想”?就显得过于笼统,错过了很多可以深入思考的“点”,在笼统提问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什么作者已经写出了桃花源的美却还说“不足为外人道”?中国有很多美丽的花,作者却把这里称作“桃花源”?通过“细化”的提问,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交流。
        结语:综上所述,“群问阅读”是当前新兴的语文阅读教学法之一,对于初中文言文教学来说同样适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到合理确定议题,恰当选择文本,精心设计问题。总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如何在使用中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既发挥它的优势,又尽量避免引起新的问题,是每一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论变革》,《中国教育学刊》,2013 年第 6 期,第 62页.
[2] 李敏. “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3] 彭杰梅. “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