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
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重庆 400054
【摘 要】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教育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教师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网上”是无奈之举,也是应对之策。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教学系统的考验,也代表了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发展趋势。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善眼于在消极生活事件中找到积极效应。教师应把这场危机事件当成一个教学变革的机遇,从被动“抗疫”走向主动变革。只有改变旧航线,才有发现新大陆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应变。
【关键词】疫情危机;教师;教学变革
面对疫情下“停课不停学”的特殊形式,在线教育成为“应急”之举,成为学校教育探索面向未来形态转型的“实战练兵场”。从现场教学到网络教学,教学的时空变了,教学的话题、内容、方式和要求,也应当作相应的变化。如果只是把屏幕当成黑板,教师依然高高地站在虚拟的讲台上,继续采用在教室里“满堂灌”的讲授方式,学生的视力、教师的体力都会出现不适,甚至可能会导致得不偿失的身体伤害。如何通过更好的教学方式、更有智慧的设计,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评价等,保证不能面对面的网络教育能实现“让学习真实有效的发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采取更好的方法来推进教学变革。笔者认为疫情下的教学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疫情下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形势下,给教师最大的冲击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当前疫情形势的需要,我们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教师手中,不仅要拿着知识教科书,同时也要给学生一本与生命相关的教科书。无论教学方式怎么改变,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孩子,教学内容应该是贴近实际的,接地气的,能极大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孩子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让每一个孩子在此次疫情中得到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键体、学会生活、学生感恩,获得对生命敬畏、对科学尊重、科学应对灾难的全方位教育教学,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疫情下教学设计更具智慧
(一)教学设计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结合疫情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在授课过程中,根据网络授课特点,采取欣赏抗疫主题歌曲、抗疫视频,激发学生共鸣;采用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交流分享,展示学生风采等等。通过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呈现,挖掘教学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例如,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所思所想,设计疫情时期“宅”在家里,交流“家”的味道,引导学生讨论为自己的小“家”做了什么贡献?你还可以为我们的大“家”做些什么呢?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以触发学生持久的学习激情,深入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还给学生,教师角色从讲授者转变为资源链接者,成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促进者。线上有很多优秀的课程资源,以前由于硬件条件有限不能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看微课、做虚拟操作等等,但是现在我可以利用好网络上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经过筛选后择优推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
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实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分利用网络资源,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实现线上资源和线下教学的有效结合。教师更要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总体把握,为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对应的课程任务及相关资源,以此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三、 “以评促教”推动教学变革
(一)利用学习平台,对学生评价实行量化管理。
教学评价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推动教学方式的改变,而背后必须以评价方式的改变为支撑。否则,评价方式没有变化,就会让教学方式的改变流于形式,让学习方式的改变成为阻力。
“空中教学”、“线上教学”让师生隔空相对,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以分数、排名为主要工具,无法满足教师对学生真学学习情况的了解。这就从客观实际呼唤新型评价手段的出现。在线教学拥有其天然的技术优势,学生线上互动的次数、质量,对某一部分知识反馈的程度,以及对教师建议的再反馈都可以通过平台数据保存下来。教师要通过这些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客观评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将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设计提供真实的基础。
(二)教师以期待的目光评价学生。
教师要想使学生出类拔萃,作业形式多样化,教师批改个性化。学生可提交书面作业,有些拓展性的作业也可借助直播平台提交音频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后,仅仅对他们的作业进行例行公事的打分,还可圈阅勾画,并且能选出优秀作业供全班分享。 教师更要以期待的眼光,用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表现和积极的进步。教师需要创造让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例如,让学生发言、呈现文字报告、交流与信息反馈,让所有学生能展示他们的成就,表达以后续继续追求进步、实现成功的信心。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学生好奇心,问为什么并主动地寻找答案,而不仅仅是学生紧盯远程教学的屏幕等待着教师提供的答案。通过师生的共振,将特殊时期的远程教学活动从屏幕转向头脑,从屏幕呈现转向学生自己与内心的对话。为此,教师可以请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除完成布置的具体任务之外,学生还可以探究包括自己内心世界在内的指向心灵、触动良知的力量。对许多人来说,学习和理解总是伴随着改变的愿望,为师者应当能够洞察这一切。
四、结束语
汹汹而来的疫情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和不便,却在不经意间为在线教育打开了一扇窗,凭窗远眺,分明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有机结合引领课堂革命,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大图景。实践中我看到了网络教学发展赋予教育的无限可能,也看到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可取代。疫情危机中的教学变革也必将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真正力量。面向未来,无意褒贬,思考之余,整合资源,期待更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疫情下教育思考与实践丨教育需从被动“抗疫”走向主动变革 2020-02-14
[2] 疫情背景下,“直播教学”该注意什么?《知乎》 芥茉堆
[3] 杨海军, 张惠萍, 程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探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2020(4): 194-196.
[4] 付卫东, 周洪宇.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20, 22(2): 14-18.
[5] 张良,李宁,陆蓓蓓,等.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8,15(05):510-514.
[6] 王忠,陈伟.我国健康大数据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7(11):54-57.
[7] 冯铁男,丁思丝,姜成华.基于大数据的传染病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03):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