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官红梅
[导读] 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小学日常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官红梅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   山东 德州   251100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小学日常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把书法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既能丰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又能充分发挥书法独特的教育功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也肩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国书法艺术的重任,因此,小学要以书法教育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鉴于此,本文就简要探究了校园文化建设应用书法教育。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书法教育
        引言:
        作为民族文化瑰宝,中国书法具有很大的继承与发展价值。书院开设书法课,既可以传承文化,又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书院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理论性教学方法,积极拓展教学观念,通过丰富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热爱书法,乐于学习书法,为学校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1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书法教育
        1.1书法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是文化自信,而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较低,对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淡化倾向,已经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小学对此应该给予重视,积极发挥出自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功能。而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中小学将其纳入文化建设中,势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身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2书法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航空领域的创始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说,科学家除了要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与哲学修养。对于大多数的科学家而言,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特点,就是拥有比较高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质,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建筑学家梁思成、数学家华罗庚等。在我国古代,就有"物艺相通""道法自然"以及"物我一体"的哲学观念,所以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来说,将书法教育纳入其中,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1.3书法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书法可视为以线为载体的造型艺术,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人民对于轮廓美与线条美的基本意识都是源于书法,所以书法也可以被认为一种综合的审美艺术,其中,灵活、抽象以及丰富的线条在书法学习中对提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有着积极影响。书法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学习优秀的书法作品,学习者可以体会到其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情感,同时了解中华的文明,从而使学习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素质。同时,在书法的学习中,学习者需要细致的观察与分析,而这又有利于他们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的提高。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书法教育体系的构建
        3.1加强书法课堂理论教学
        在构建书法教育体系前,首先要正确认识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合理纳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对此,中小学应该加强书法课堂的理论教学,一方面要针对书法基础较差甚至没有书法基础的学生开设普及性课程,重点讲授书法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学生开设相应的强化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书法水平与审美能力,使其接受到较为专业的训练,促使其书法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发挥出书法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


        3.2建立校园书法实践活动机制
        在校园文化开展过程中,书法是一个重要的载体,而且书法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中小学应该以学生的书法社团与教职工作为主体,利用举办校内的书法展览、书法沙龙以及文化艺术节等实践活动来促进书法的交流。并且,还可以邀请校外的书法名家来校讲座,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书法,解决学生实践中的疑惑,进而为学生的书法水平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强化校园书法环境的建设
        首先,中小学在校园书法环境的建设方面应该先从硬件上入手,如建立书法创作室、书法教室、作品陈列室等,为师生的书法实践活动与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在校内的文化广场、活动中心等场所的建设方面,应该以古今书法的形式来建筑镶嵌,突出书法文化,打造具有浓厚书法特色的经典,促使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最后,营造书法软环境,如在校内的宣传栏、标识牌等文字上进行创作,以手写的方式来营造具有鲜明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汉字审美文化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3.4建立社会文化服务机制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地方性与应用性,也就是突出书法教育的地方性与应用性,即要求在书法教育中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从中汲取营养,以此来服务社会建设。对此,学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辐射到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居民家庭,如书法作品进乡村、社区、企业以及校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使更多人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其次,举办书法文化讲座、书法作品展览以及书法现场创作等实践活动来吸引书法爱好者,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使其可以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再次,利用书法义卖或者拍卖等活动,为生活困难的学生筹措资金;最后,将书法纳入企业、社区的文化生活中,推动其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化氛围。
        3.5丰富活动,提升内涵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中小学也越来越重视学校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相应地开展了“读书活动”、“公益实践”、“诗歌创作”等各种文化活动。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情操品质,而且能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使教育人的功能与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也可以举办一些书法相关的活动,比如“硬笔书法比赛”、“软笔书法赏析”等,让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展示他们的书法技能。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将中国古今书法大师的画像或作品挂在校园内,让学生欣赏和理解。二是学校以操场为主要的书法展示场所,并要求展示一些优秀的师生作品;同学可穿梭操场,欣赏他人的优秀书法作品,并从中受到鼓励与启发,从而练习书法,并努力争取下次在操场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另外,学校还可以在操场上设立书画展。师生可自行抄写,现场表演书法,并由现场表演来证明实力与水平。校方还可在活动当天邀请相关专家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语,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从而促进书法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书法教学不必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学校与教师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书法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与热情,积极参与书法学习,通过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重点是加强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的教育。书法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果被合理地应用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则既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任永生.浅谈书法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7(26):100-101.
        [2]陈瑞德.以书法教学为抓手,打造书法特色校园文化[J].新课程(小学),2017(6):264.
        [3]乌峰,王璨.大学本科书法教育的书法本体教学及师资建设刍议[J].中国书法,2017(24):143-146.
        [4]周利锋.本科师范院校书法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北方文学(下旬),2017(11):14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