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疑问,深入探讨——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任红
[导读] 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进行,对于学生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校园教育工作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任红
        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      404000
        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进行,对于学生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校园教育工作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本文就是以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分析,重点了解课堂有效设置疑问的具体策略,以便于保证利用最佳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良好问题的支持下,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设置疑问

        前言:学生在进入初中校园后第一次接触地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受到陌生,甚至无法理解其中所包含的众多知识内容。所以教师还需要掌握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证课堂教学工作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则提出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一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在分析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效果,以便于打造高质量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环境。
一、根据学生能力提出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完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所占有的主体性地位,仅仅是以教师为核心的一堂教学。如果师生一旦习惯了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则始终会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不管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还是旧知识的消化,都很难为学生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创造能力。如果教师无法及时把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改变,那么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就会丧失兴趣,也会具有一定的抵触和反感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水平以及学习的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尊重学生所占有的主体性位置,考虑学生心理的特点和逻辑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成长和进步。例如:在讲解《多变的天气》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讨论引导的形式,让学生预习进行学习。课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图文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在分析的过程之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天气对于人类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天气的含义以及特点,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讨。通过这样的探讨,学生能够做好记录,认真分析本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然后把实际探讨的结果进行完善和总结。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这样的课堂教育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认识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所包含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也是课堂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教师还需要抓住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能够利用生活化的情景,获取更新的知识,丰富自身对于地理知识所掌握的程度和储备量。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掌握地理内容,也能够使所学习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所学习的内容,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奥秘。


        例如:在讲解《自然的资源基本特征》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引导的方法,让学生首先把自己身边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信息进行梳理,然后分析我国当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具体实例。如,工厂的河水污染、大肆砍伐树木、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等。在这些资料分析结束之后,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自然资源?不同的自然资源对于人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通过这些基础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新知识有着深刻的认知。随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让学生探讨:我们该如何才能够在生活中保护自然资源?并且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的方法进行探讨。探讨结束之后,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分享本小组的结论,其他小组同学投票评价获得票数最多的小组则为胜利,也就是说明这个小组所提出的方法,值得在保护自然资源中进行使用。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仅能够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角度对自然资源,以及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地理学科知识探索所具有的浓厚兴趣,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按照个体差异提出问题
        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需要尊重学生所呈现出的个体性差异,采取多元化合理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取到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学科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地理课堂上讲解《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这部分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差异性的教学方法。把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划分。
        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为第一个层次,教师需要注重对这一个层次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性全面性水平的培养,在这一层次学生知识学习反馈时,教师需要尽可能多的利用问题,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局限性,使其能够向着更远的方向发展。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黄土形成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黄土高原独特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人类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一般的则为第二层次的学生,这一层次的学生则主要分析教材中所包含的核心性内容,让学生分析黄土形成与古代文明有哪些联系?以便于实现学生思维素质能力的升华。
        对于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薄弱的学生,更是需要使其能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基础内容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相关的内容。如,黄土高原位置在哪?黄土高原上黄土的风情是什么?周围有哪些地貌景观等。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上不断地向上前进,灵活的运用基础知识,通过这样个性化的问题,提出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内,成长和进步,满足学生知识学习的需求,从而达到班级整体得以进步的教学目标。
结论:综上所述,纵观我国初中校园内部,地理课堂上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能够看出,很多教师所关注到的仅仅是基础性的问题,所讲解的内容也是以教材为核心,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很难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文也结合以上的内容,分析疑问设置在地理课堂中的具体融入策略,希望能够利用合理的问题提出,打造高质量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瑞.优化课堂提问深化学生思维——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0,9(03):137-138.
[2]滕彩珠.巧妙提问: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思维伸展的“脚手架”[J].林区教学,2016(07):86-87.
[3]鲍娜.自主探究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赤子(中旬),2014(1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