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事”一习惯,一生一世享不完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李遵岐
[导读]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构建主题性校本诵读课程,组织分层阅读,让孩子与经典同在,同大师对话,让美德根植内心,是“每月一事”项目工作组的首要任务。
        李遵岐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心小学  山东 滨州  251712)
         一、多层阅读,美德根植内心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构建主题性校本诵读课程,组织分层阅读,让孩子与经典同在,同大师对话,让美德根植内心,是“每月一事”项目工作组的首要任务。
        1.“晨诵午读”,感受文字魅力
        每月月初,围绕主题,开发诵读内容。建立晨诵午读机制,即早晨半小时和下午课前15分钟为指定的阅读时间,分层确定阅读内容。如在五月“扫地(劳动的主题)”中,低年级学生读《人有两个宝》《洗碗歌》《扫地》《劳动礼赞》等简单的儿歌和短文,中年级学生读《悯农》《手脑相长歌》《劳动最光荣》等诗歌和短文,高年级学生读《四时田园杂兴》《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难度较大的古诗和文章。通过晨诵午读课程,使文中所蕴含的美德和习惯根植于孩子的内心,产生内在的驱动力。
        2. 形象直观,强化内心体悟
        孩子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逻辑思维偏弱,单凭机械的诵读和老师的讲解,还不足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象,只有通过开展形象生动的活动,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通过组织阅读节,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加深文字的理解。课本剧演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经典改编成课本剧,《皇帝的新装》让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九色鹿》让学生懂得学会感恩,《孔融让梨》让学生懂得谦让是一种美德;手抄报展示,孩子们围绕主题和一个月的实践写自己经历的故事和内心的思考,用画笔描绘心中美丽的画面;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学会将自己阅读的经典故事与他人分享;影视剧展演,看《守护者联盟》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信任是基础,看《丁丁历险记》让学生懂得坚强永不退缩,看《门球健将》让学生懂得要自强拼搏!
        主题阅读为孩子的人生点燃了一盏心灯,为他们年幼和迷茫的心灵增添了更多的光明,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追寻美好的德行。
        二、多元实践,行动就有收获
        美德是习惯的结果,习惯是规训的结果,也是濡染的结果,还是引领的结果。新教育提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品行,就必须围绕每月主题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进行强化和规训。以“吃饭—节约的主题”为例,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
         1.  做节约粮食的好孩子        
         为了让孩子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到学校的种植基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从而体会农民种植粮食的艰辛与不易。结合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和教育,逐步认识到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促使自己形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同时开展“光盘行动”,通过小小监督员每天检查,孩子们逐渐养成了吃多少打多少,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好习惯。


         
        2. 我和“种子宝宝”一起成长
        准备适量的种子和装水的透明杯子,由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种子,指导学生种植的基本方法,每天完成观察记录,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画,定期交流观察情况和自己的心情,种植活动结束后,组织“我是节约小能手”的小型交流会。
        3. 节约行动全记录
        组织学生对学校节水、节电、节粮、节纸的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对学校内浪费水电粮食纸张的情况进行通报,以“节约是一种美德”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围绕“为什么要节约”和“如何节约”两个问题进行讨论,集体撰写倡议书,动员全校师生和家长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孩子懂了知识,长了才干,改变了残障孩子的行为方式,让他们良好的习惯得以逐步形成。因为,只有行动,才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
        三、多向展示,体验成功快乐
        回眸一个月的活动,有欢笑有辛酸,有成功有喜悦,为了分享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成功和收获,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每月底的“每月一事”展示活动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1. 集体展示
         根据每月的活动主题,策划各种展示活动,如四月份是阅读展示活动“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通过展示来检验活动的效果,找出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五月份是劳动技能展示活动“我是小能手”,六月份是“课本剧展演”。
         2. 个性展示
        每个月底,学生们的精心制作的作品陈列在室让人参观;家长们的留言在博客上供孩子们反思;学生的日记发表在报纸上,同学们争相传阅;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取得的成效更让人啧啧称赞。
        四、多重评价,拓宽教育空间
        “每月一事”活动的开展,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校园,而要拓展教育的空间,让同伴、老师、家长和社会成为评价主体,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 展示性评价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是我们的初衷。班级评比每月一星,并将他们的活动成果以板报的形式在教室里展出,学期结束结合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评比劳动星、礼仪星、体育星、阅读星等,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榜样激励作用。
        2. 竞技性评价
         活动伴随着竞技比赛,比赛必然会有结果,组织各项活动时进行分类评奖,如劳动技能比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体育单项比赛等,以鼓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每月一事”活动中去。
        3. 档案袋评价
        为每一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我们已经坚持了一年,“每月一事”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评价内容,让学生的成长档案更加充实,我们定期将活动中学生取得的成绩和作品,充实到学生的档案袋中,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反映孩子的成长历程,到毕业的时候,成长档案袋将成为学校给予学生的最珍贵的礼物。
        当然,坚持和努力,是“每月一事”项目成功的关键。我们坚信:通过“每月一事”活动,让孩子在阅读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在展示中自信,在评价中升华,教给他们一生有用的好习惯,就一定会拥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