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 广东省 516083
摘要:闲暇生活质量,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以及社会人民的重要标志,传统德育教育聚焦于人的社会品质教育和劳动时间的相对教育,而事实上人在闲暇时间也就是碎片化的时间之内依然可以进行德育教育,针对人的个性品质和人的闲暇时间进行教育,同样可以建构特别明确的德育教育体系,这也就是将闲暇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新视角。结合闲暇教育和STEAM教育,指的是将多种领域综合的教育相融合,以碎片化的时间和多领域的融合带动德育教育的环境建设。
关键词:巧妙结合;闲暇教育;STEAM教育;德育教育
引言: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并不难理解,是一种独特的有别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当多种领域相融合的时候,人们把能力的发挥突破到极限,同时也因此拥有了多种多样不同的学习方式,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并感受德育教育的内容,将这类活动所占的时间与生活时间相对的把必须时间之外的时间,作为满足趣味和感情休闲的成长世界,而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德育教育提升人的内在品质。
一、聪明的利用闲暇时间愉快的进行德育教育
从响应的角度来讲,闲暇时间是人满足趣味和感情的休闲活动,时间是人的思维,品质,不断提升的时间也是人的生活品质,区别于动物的时间,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课堂之余的所有时间都可以被称之为闲暇时间,而在课后或者假期时的德育教育在以往是被忽略的内容。对现代初中教师来说,利用多学科的融合,在闲暇时间给初中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德育教育任务,使其能够聪明地利用闲暇实践,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他人,培养优秀的德育价值观,培养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这是一种解决闲暇工作和闲暇时间关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可以让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和闲暇时间变得更加有意义,这需要初中教师合乎规范的引导,并且促进其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更好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人将更为聪明,而能够将多学科引导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教师,也是非常聪明的。这是一种未来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一种将闲暇教育与多学科教育相融合的必然之举。
二、从闲暇教育的角度创新多学科德育的渗透依据
以往的闲暇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内容,学生和教师之间并没有特别就先向教育展开讨论,但是随着社会程度的发展,人们发现闲暇生活质量成为整个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闲暇教育是影响人们重要生活质量的原因,甚至综合了各类社会物质政治和精神的内容。闲暇教育标志着一个群体文明程度的提升,不仅仅包括社会的物质精神和政治力量,同时还包括社会各地的闲暇文明,人们在尊重劳动时间和学习时间之外,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各类社会活动,如果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就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STEAM学科的发展同样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这种特殊的教育理念利用了多学科使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教育,将各种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恰恰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性知识,而这些实践性知识有助于初中群体未来对于社会的适应性。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创新多学科得以渗透,这是一种利用初中生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帮助即将教育科目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依据。
三、适当的延长闲暇教育时间给初中生以更多的学习自由
闲暇教育的时间适当延长,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和个人的烦恼,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对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学习自由和生存的自由非常重要,为了能够顺利的度过这一叛逆期,在闲暇时间如果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支配闲暇时间,并利用多学科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会让学生有更好的成就感。延长闲暇教育时间会给初中生以更多的学习自由,教师将自习课或者平时的假期时间交由初中生支配,同时提纲契领的给予一定的学习交代,这样会对于德育教育有很好的拓展作用。初中生在闲暇时间将会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如果能够以综合项目的形式聚焦于人们的学习视野,利用多个学科以及学科实践,适应社会对于价值和发展价值的要求,那么闲暇教育就会使人更加人性化,突破了以往的教育事业。现代教育是一种社会内涵,由社会转向个体的过程,也是一种人对于生活世界的关怀,现象,教育中所指的德育教育,使得工作和社会的适应性变得更加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得到了满足。
结论:采用多学科多技能的渗透性,利用闲暇教育和SREAM,将科学技术和工程相融合实现多个领域的发展,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事,对初中教师来说也是非常新颖的,各个教育学者时刻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而利用工程科目,科学科目,基础课文,文学科目的教育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确实是非常具有显著意义的。学校教育的教育成长内容,使得初中生的学习目的更加具有社会性,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学校教育拓展德育生活方式的变革,人当下的活动就有了更多的意义,不再朝向孤立化的方向发展,而是朝向团体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笪诗颖.STEAM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融合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9):47.
[2]李倩倩,佘高波.基于STEAM理念的研学活动实践探究——以“游教授”STEAM研学平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152-153.
[3]赵云娜.我国STEAM教师培养的现实困境和应对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20(09):62-67+80.
[4]廉哲.Steam+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阅读实践与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