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馨的方式创和谐的班级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 林莉
[导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陶行知先生的这一番话,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林莉
        广安实验学校    四川广安  638000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陶行知先生的这一番话,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字眼,即对工作要有热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精心?思想工作要耐心,做事情要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真心想做好,且用心去做好,那么就一定能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干得出色,富有成效。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这时?你会感到异常的愉悦。这份愉悦的感受来自学生带给你的感动,它如蒙蒙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着种子;慰藉着心灵。
        用温馨的方式创和谐的班级就是坚持以生为本,创设被教育者乐于接受的育人方式,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育过程。其重点是转变育人方式,通过?转变育人方式让学生喜爱学习,在快乐中实现教育目标。我认为首先要以情治班,通过情感带动,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怀,关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形成和谐氛围,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谐,特别是学困生。我们对学生要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学生也是一样,既有优秀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长期以来,多数老师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差生身上,忽略对优秀学生的教育。因此,很多优秀的学生的“优越感”很强,在同学当中高高在上,偶尔有些缺点和毛病也会老师“顾面子"给遮挡过去。长期下去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便逐渐养成。这对和谐班级的创建极为不利。我们要用微笑和赞美,倾注爱心,帮学生走出困境,使他们增强信心!一般来说,学习好的学生比较自信,有号召力,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学习差的学生却总有一种挫败感。

身为班主任,首要任务是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帮学困生走出困境,这主要是因为工作中的两点思考:其一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从每天都必须从事的学习中找到尽可能多的乐趣;其二是中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他们不把这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就一定投入到其他方面。身为班主任,与其去处理课堂上讲话、捣乱或其他更为严重的事情,还不如多动动脑筋使学生在学习上多投入些。那么,怎样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倾注爱心,多给他们微笑和赞美进行教育,进行思想转化。
        其次以激励表扬为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常常用华罗庚、俞敏洪、马云等成功人士的例子去勉励他们,不管现在自己的成绩有多糟糕,不管自己的分数有多不尽人意,只要坚持,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前进。我时常鼓励他们:成绩不好只是暂时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追求,循序渐进,最后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另外,我通过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梦想、对未来的规划等平时很少谈到的问题,利用课余的时间和他们聊天,去疏导他们、引导他们树立梦想,为理想而奋斗。并坚持每月教唱一首励志歌曲如《铿锵玫瑰》、《追梦赤子心》、《奔跑》、《飞得更高》、《相信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用来激励他们进步。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善于处处捕捉学生们的闪光点。要多方面、多角度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某次地板扫干净要表扬,哪次上课发言了要表扬,哪次作业写得好要表扬;某次某科小测验考得好要表扬;某一题答得好也要表扬,这样就可以逐步帮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走出困境。我班男生冯宝钧,去训练实践基地当班级队长,且带领全班拿了奖,回学校后表扬了他多次,表扬得他心花怒放,喜笑颜开,他这春风得意的状况感染了其父母,结果有天晚上他家长特地跑到我家里来告诉我,他的孩子这段时间特别开心。在家里面也听话了,学习也自觉了。这足以看出用温馨的方式去创建和谐班级的无穷力量。
        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学生,?教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可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我看到自己所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且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以期弹奏出一曲曲和谐优美的乐章,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书匠蜕变成为一个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够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才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培育出合格的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