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导训练法在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肖思竞1 王梦2
[导读] 为助力体育事业发展,构建体育强国,应高度关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中,为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使篮球训练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有机融合,需加强对兴趣引导训练法的应用。
        肖思竞1  王梦2
        (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中南校区  湖北 宜昌 443001)1
        (宜昌市体育运动学校 湖北 宜昌443000 )2

        摘要:为助力体育事业发展,构建体育强国,应高度关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中,为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使篮球训练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有机融合,需加强对兴趣引导训练法的应用。通过兴趣培养,让青少年运动员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具有积极参与训练的热情,掌握运动技能,为我国女篮事业发展储备人才。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立足于对兴趣引导训练法的概念解析,浅议其在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兴趣引导法;青少年女篮;训练;应用策略
        引言:“体育事业既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也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1]”。篮球运动诞生于美国,因集对抗性、观赏性与健身性等于一身,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各国民众的喜爱。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便开始让学生接触篮球,以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反应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身体弹跳性及协作意识。在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中,传统的机械化训练,易使学生产生疲乏感,枯燥训练也会影响实际的训练效果。基于此,教练或教师可积极引入兴趣引导训练法,提升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1、简析兴趣引导训练法的内涵与应用价值
        所谓兴趣引导训练法,便是关注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变化,调动其内心的积极情感,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能够顺利的完成相应的训练计划,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促进运动员在训练中形成较好的心理素质。其中,在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中应用兴趣引导法,有助于以运动员感兴趣的方式,推进篮球教学与有效训练,构建愉快、融洽的训练氛围,科学地设定训练目的、应用合理地训练手段、形成正面地引导,完成强度适中的训练内容或组合训练。
        将兴趣引导训练法应用在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过程中,可以模拟赛场中不同的情况,例如:突破对方的严防死守,实现突击进攻;面对对方的迅猛攻势,如何做好篮下防守等。在这一过程中,考验着运动员的移动速递、步伐、反应能力,需要她们进行精准判断,选择有效的战术,并做出及时反应,以争取得分机会。而在以往的女子篮球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更侧重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基本战术训练或基础动作练习,有的还会为了提升运动员的反应及移动速度,加设跑步及体能训练等。但与成人远动员不同的是,青少年女篮队员身心成长尚处于发展阶段,单一、繁重的训练会使其对篮球运动丧失兴趣,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因此,教师与教练员应讲求训练方法,面对不同的年龄层次、性别特征的运动员,应采取针对性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克服畏难情绪,使其在循序渐进、具有趣味的训练中,形成参与热情、掌握多种战术。
        2、当前青少年女子篮球教学与训练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在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中,无论是体能训练、战术训练,还是速度训练、反应训练,其不仅训练内容不同,训练目的也多有差异性。而很多教师习惯于对篮球理论知识的讲授,以期帮助运动员巩固知识基础,在训练环节,多以组合运动或单一项目的方式,锻炼她们的身体韧性、耐力、移动速度及力量,依照成人远动员的训练方式,进行相应减量,推出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忽视运动员认知意识、身体素质发展差异性,不仅会影响训练效果,不当训练也会对运动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例如:过于强调篮球的竞技性,体能训练有所不足,多以独立或两人组的形式进行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在模拟赛事中,便可能会增加运动员受伤的概率。为此,教练应具有训练反思意识,关注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反馈等,应用兴趣引导训练法。


        3、兴趣引导训练法在青少年女子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重视对训练兴趣的分析
        首先,青少年女子篮球训练应重在促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升,使她们掌握篮球运动技能,提升训练成绩。有些身体素质好、具有篮球运动潜力的青少年学生,她们可能对篮球训练并不与感兴趣。因此应重视对运动员的运动兴趣分析,再辅以多样化训练措施,在兴趣引导训练法中,使她们感受运动精神,逐渐产生主动参与训练的热情。例如:在“多向移动训练”中,教练可依照运动员的特点,实施分层教学。面对不同的运动员,借助多元化运动器械,围绕兴趣偏好、反应能力,让学生完成多方向的加速与制动训练[2],提升她们的运动水平、移动速度。对于不同位置的队员来说,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有助于促进她们的个性发展,也将提升训练的趣味性,在帮助其提成绩的过程中,增强青少年女篮运动员的球场反应能力。
        
        3.2加强与运动员训练交流
        其次,将兴趣引导法应用在青少年女篮训练中,教练还应重视对运动员的了解,促进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训练方案具有科学性,通过合理的方法,促进多种能力的整合,使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同时推进。例如:应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对其实施增强式训练。面对弹跳能力略有欠佳的,可使其在热身中练习立定跳远。并可与摸高、助跑弹跳、跳障碍物等形成一组训练。让她们理解增强下肢力量的重要性,结合信息化教学,增添新的元素,丰富学生的弹跳训练体验,调动他们的训练热情。
        3.3关注对训练收获的分析
        再次,为了充分地发掘不同运动员身上的潜力。教练应尊重她们的训练主体地位,并关注对训练收获的分析。可借助信息化平台,将大家的训练情况、具体情况等加以记录,展开针对性指导,让其意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在对兴趣引导训练法的应用中,还应重视对运动员体育精神、自信心及运动心理等培养。并推出相应的训练项目,构建生动的氛围,助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例如:可形成对抗情境,促进学生通过战术选择、与队友的配合,进行进攻训练。并应遵从篮球赛事规则,使队员具有分析、化解问题的意识,让他们在训练中提升技能,掌握战术、减少失误。
        3.4增设趣味性的训练内容
        最后,在情境模拟中各位队员的运动表现记录,教练应进行综合分析。在对兴趣引导训练法的应用中,一边应注意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热情,使其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还应使训练能够推陈出新,密切教练与运动间的赛场互动。在加大兴趣引导中,增设趣味性项目,更好地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例如:可转变热身运动的方式,使其具有多样性、互动性,让队员懂得关心他人,分享技巧,形成兴趣引导、提升训练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青少年女篮训练的有效性,培养青少年运动员良好的耐力、意志品格,教练应重视对兴趣引导训练法的应用。从而,一方面立足于生本理念下[3],依据女生身体素质、体能情况及兴趣爱好等设置组合训练内容,以免使篮球教学、训练变得枯燥;另一方面,发挥篮球训练的作用,提升运动员的协作意识、反应能力等,使她们不断增强自身的篮球技能,掌握训练方法,产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之情。通过调动青少年运动员的内心积极情感,使她们配合教练的训练计划,增强运动员的成就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王雨.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9(6):24.
[2]金铃.多方向移动训练对中学生女子篮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5):22.
[3]罗军.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8(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