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多元学习方式互补性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0期   作者:钱素梅
[导读] 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持续推进,公民的学习方式正在朝着多元化、丰富性、宽泛化方向发展,其间所衍生的诸如课堂学习、活动学习、团队学习、体验学习、数字化学习等学习方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
        钱素梅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   226401
        摘要: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深入与持续推进,公民的学习方式正在朝着多元化、丰富性、宽泛化方向发展,其间所衍生的诸如课堂学习、活动学习、团队学习、体验学习、数字化学习等学习方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实现多元学习方式的互补与重构,既可以最大限度彰显教育效能,又可以深度优化人们学习的路径。因此,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的交替、互动、重复、配合,可以实现课堂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有机整合,活动学习与团队学习的深度融合,体验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多元重合,并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公民的发展需要、认知需要、学习需要,使社区教育获得更好发展。使社区教育、市民学习呈现出更强的多元性、丰富性、延展性、开放性,在服务主体上,实现由系统内向系统外的变化;在服务内容上,由单一性向复合性方向发展;在服务能力上,由简单型向技术型变化,为促使社区教育多元学习方式互补推进而奠基铺路。
关键词:社区教育;多元学习方式;互补性;探索;思考
        社区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有效途径,其既促使了市民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性发展,又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全面性、完备性推进。而且,实现社区教育多元学习方式的互补与重合,可以为确保市民学习由单一向多样发展,进而达到深度改变传统社区教育的误区与弊端,弥补了由于教育方式不够丰富而诱发的诸多问题与困惑。但是,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与束缚,使得社区教育多元化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阻碍与不足,诸如硬件保障不够充分、教育环境不够丰富、学习需要难以满足等弊病,严重限制了社区教育效能的凸显。因此,在推动社区教育多元化、互补型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从切实优化社区教育内涵入手,实现三面方面改变:一是就社区学习的环境、形式、资源等高校组合,为市民视同更为多元的学习途径;二是实现优势资源作用与功能的切实凸显,确保其在作用上相互支撑、功能上多元互补;三是促使社区服务支持向着整体性、灵活性、宽泛性方向发展。进而在确保社区教育多元化学习方式互补性推进中满足不同市民发展需要,切实提升教育效能。
        一、借助课堂学习与数字学习的有机组合,变革传统教育方式
        目前,很多社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机构,而且,在组织、规划、安排上也趋于完善、合理、健全,其可以为学习者系统性、全面化、持久性学习提供诸多便利。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师资、场地、资源等客观情况限制,导致学习的受众面相对狭隘、单一,缺乏多元性、丰富性、宽泛性。而数字学习的适时引入,则可以最大限度弥补这一缺憾,将受教育者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为促使社区教育更好推进、全面发展而铺设道路。一是在学习方式上,通过课堂学习与数字学习的有机组合,借助诸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媒介与平台,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借助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网络交互工具,实现教育资源与学习资源的无限丰富,既方便了教育活动的开展,又优化了学习活动的推进。二是在学习路径上,通过课堂学习与数字学习的深度融合,带动教育者、学习者学习路径的拓展,教育者可以就教育内容实时共享,学习者可以就学习内容及时上交,在网络媒介的促使下达到了“一点开课、多点收视、即时互动、云端分享”的教学效果,为促使教育活动深度推进、充分开展,提供了适时、有效、灵活、多样的泛在学习支持服务和管理应用服务,切实弥补了传统教与学方式与路径的弊端。


        二、通过活动学习与团队学习的深度融合,提升社区教育效能
        社区教育中活动学习的发起,主要以社区教育机构、文化机构为承担者,虽然市民、学习者参与热情较高,但是在组织、开展、推进上依然存在很多松散性、随意性。而且,如果社区力量发挥不足,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团队学习方式的引入,则可以在实现“自愿参加、自我管理”中促进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解决课题或任务”,并达到最大限度培育参与者团队精神的目的。实现活动学习与团队学习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学习者、参与者在协作互动、竞争探究中共同发展,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最大限度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满足其学习发展。既增进了学习者之间思想、情感、学习的交流,有改变了传统学习活动的方式,使终生学习、自主学习、多元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促使社区教育效能提升提升了铺垫。
        三、依托体验学习与多元学习的无缝衔接,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体验学习在社区教育中的适时引入,于无形之间提升了受教育者学习的热情,并可以为不同学习者个性化发展给予保证。而且,通过体验基地的构建,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多元、丰富的体验选择,使课堂学习、数字学习的内涵更为丰富。实现体验学习与多元学习无缝衔接,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受教育者学习发展需要,而且逐步拓宽其认识视域,调动其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潜能。一是应该加强体验基地的建设。结合社区现状,从体验项目、活动主题、运行服务等多个角度,构建出蕴含个性化、多元化、内涵化的体验基地,以切实促进学习者认知发展。二是促使与社区课程的对接。引进专业性师资团队,帮助受教育者在辅助性课程驱动下积极投身实践体验,激发其学习热情。三是设置研究性体验项目任务。在充分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就不同受教育者的共性化学习需要邮寄串联在一起,确立体验任务、开展学习指导,完善学习构架,拓宽学习空间,提升学习效能。
        四、结论
        总之,实现社区教育多元化学习方式互补性发展,既符合新时代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又顺应新时期市民学习发展需要。而且,随着多元化、丰富性、灵活性、高效性教育方式与教育策略的深入推进,社区教育的效能也会获得大幅提升。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制约、影响,使得社区教育多元化学习方式互补性推进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困惑、问题。对此,社区教育的发起者、组织者、实施者应该引起重视、高度关注,并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环境的优化、教育方式的革新、教育路径的拓展,为社区教育多元化学习方式互补性发展提供助力、搭建平台、创设条件。并针对不同市民学习需要、认知现状、发展特性,灵活选用不同教育手段,科学整合多元教育资源,在切实满足不同市民个性化、多元化、高效化学习过程中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推进,高效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小花.居民参与式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对策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32(06):63-67.
        [2]杨琦.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社区教育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2):41-44.
        [3]许洪义.我国社区教育功能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4):45-51.
        [4]宋亦芳.社区教育多元学习方式互补性探索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8(03):101-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