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19期   作者:钟晓菲
[导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效的英语阅读对于其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钟晓菲
        (广东省湛江市第十二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效的英语阅读对于其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提升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的作用,又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灌输,且采用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和思维的具象化,有助于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促进其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课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学段的学生而言,其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一特点进行充分运用,结合不同的文段特点设置不同的问题,逐步深入,完成思维导图。学生也因为通过努力找出答案而获得了信心,从而激发了其阅读的兴趣,为后续教学目标的达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提高语言水平
        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做好对文段中关键内容的展示,突出文段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提升对文段的理解,更好地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其可以依靠思维导图完成对文段信息的简单叙述;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依靠思维导图使用自己的语言将文段中的内容讲述出来[1]。
(三)提高复习效率
        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找出自己复习的方向和目标,进而实现对知识点的逐一击破,更好的保证学习的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前的应用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对此,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做好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在进行教学准备时,教师要对所讲授的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其中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将其在思维导图中标示出来。简化阅读内容,明确阅读结构,促进其更好的完成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PEP三年级上册中与学习用品相关的文段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设备在课件中为学生呈现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在导图的中间位置绘制一个书包,围绕这个书包绘制思维导图,引出其他学习用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展示了所学文段当中的重点词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重点内容,有助于其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应用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实现对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通过对整篇阅读内容的分析和整理,并将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了对文章中知识点的具象化,使得学生能够发现潜在的知识点,更好地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以保证最终的学习效果[2]。
        比如,在讲授《My weekend plan》的阅读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的中心写上Weekend,并以其为中心提出“What;Where;When;How;Why;Why”五个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将以上关键词写在Weekend的周围,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一层次。学生通过阅读在文中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教师就将答案中的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二个层次分支写在对应位置上,完成思维导图。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完成故事的复述。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图 1 思维导图
        教师在对阅读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使用到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其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升。与此同时,该方式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写作思路。此外,在实际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着重对其进行训练。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到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做出更加明确的分类和整合,促进其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记忆,并进行合理应用。
        比如,在讲授《Let’s eat!》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进行食物类词汇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类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如先在黑板左侧板书Food,然后使用分支线将食物分为饮品、主食、蔬菜、水果等几类,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一层结构。在学生认识了文中的词汇后,教师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并以词汇是否可数为基础分类依据绘制第二种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区分可数和不可数名词,在思维导图的下一层结构中,针对可数名词可以依据复数名词变化方式不同进行结构划分,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
(三)思维导图在阅读后的应用
        在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复习,通过清晰的知识框架,理清复习的思路和脉络,提升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强化,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此外,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对绘制的成果做出评价,保证其能够为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借助思维导图,学生的脑海中可以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比如,在完成对《We love animals》一课阅读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并引导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结合自身实际,以“My favorite animal”为题,写一篇文章,对自己所喜欢小动物的原因进行描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和应用,同时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做好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多方面的锻炼,促进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谭普.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文渊(小学版),2019
[2]林敏如.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师道·教研,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