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19期   作者:牟星亮
[导读]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实现理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
        牟星亮
        浙江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摘要: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实现理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为此,本文中指出高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当重新塑造适应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教育管理理念和质量观念,并且树立信息化建设是没有重点的理念,要持续不断地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打造更为优化的教育管理系统,同时要持续性地改进管理机制体制,适应信息化。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教育管理的本质目标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在建设双一流高校背景下,追求卓越应当是每一所高等院校的内在要求,如何进行教育管理,如何基于教育管理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非常值得关注的焦点课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由此如何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更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应当是每一所高校的追求。

一、教育管理与信息化
        (一)教育管理理念的变迁
        教育管理最核心的目标是教育质量,但很多高等院校都是以就业率作为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随着中小学教改的持续推进,倒逼高等教育进行革新,同时高校内涵式发展,促使一些高校追求的教育质量发生变化,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内适质量,即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程度以及为以后新发现的准备充分程度,这是一种学校内部的认识,追求的也是一种结果,本质为一种专业标准或学术标准。另外一种则是外适质量,一般而言代表的是毕业生满足国家社会以及用人单位需要的程度,即高校质量要以外部对人才的需求程度以及满足程度作为标准。就业率属于外适质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高校教育质量,但是当前的就业率,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
        因此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开始推崇全面质量管理,这种理念综合了内适质量和外适质量的所有优点,突出学生主体,以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准则。由此教育管理的定位发生偏转,即从管理学生和教学活动,转变为既要管理学生和教学活动,又要服务于学生和教学活动。这种转变促使高等院校必须要构建更为高效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测保证体系。作为学校教育管理者,其主要价值在于项目开始,而不是在项目结尾,教育管理必须要针对教育质量形成的过程进行管理,这并不是为了迎合系统需要或教育管理的成功。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
        教育是篆刻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在持续的教育改革当中,一些教育层面的问题逐步出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进步,党和国家强调要以信息化手段来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2013年教育部出台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明确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内容、推进步骤,目前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信息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要持续建设,短期成果并不能代表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技术层面、机制体制层面等方面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短板问题,最显著的问题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满足的还是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需求,仅仅属于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如此造成数字鸿沟,具体表现为一些地区高校已经走向了智慧课堂,而一些地区还在多媒体上挣扎,不断的投入,盲目的建设,规范和标准不完善等等,造成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数据资源交流和共享等突出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信息技术在进步,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进步,因而出现了技术应用越来越先进,但管理理念和体制却越来越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上突出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教学管理观念却不配套。



二、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顶层设计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的性质决定高校教育任务,就是要培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管是否进行信息化建设,首先都必须要转变教传统育观念,教育质量并非仅仅只是学生的成绩、认知结果,也包含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得到的作为社会理性人需要具备的各种素质的合格程度,学校对教育质量的追求,也并不仅仅只是确保基本教学内容输入输出,还包含对学生对家长等的服务需求。但是教育质量观念的转变很难,例如爱迪斯科文大学,该校在教育管理中为了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早期采取卓越框架,教学活动过程的管理,采取计划、行动、评估和改进这一流程,力图使教育质量持续不断提高,但是为了将这种理念在教职工团队中推广开,难度非常高,需要做到工业化语言、系统、概念等的准备,并且要使广大教职工理解。高等教育改革促使教育管理观念的变化,但是开始时国内很多教职工也不理解,这是思想上的偏差,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理解不重视,实际上也是因为如此。为此必须要先通过顶层设计,通过制度来纠正偏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思想倾向,
        要求,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通过制度来增强规范性,当代高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学生个体,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权力利益关系完全不同于传统,更需要运用法律以及规章制度来调节规范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这是非常核心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实现法治,依托法律规定,按照学校实际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且要组织全校教职工和领导干部进行学习,扭转教育管理以及教育质量观念,以便适应教育管理信息化。要求完善分类评聘管理机制,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创造性、主动性,推动人才资源整体优化,抓好监督机制,做好教学质量分析,通过合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构建教育督导机制,为教育教学服务,思考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需要监督什么,同时要引导教育教学持续改进,通过监督手段去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情况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二)基于技术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服务我国教育管理全局,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教育机构的应用需求、建设特点,调动全国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积极性,相关政策指出,应当按照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原则推动各级教育管理系统的建设,高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应当立足学校自身管理需要,比如办公自动化,由学校自行建设与应用。
        为此国家级教育管理系统主要面向全国所有教育机构和学生,学校自身按照自身需要,结合国家级教育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需要,构建适应学校的信息系统,打造办公自动化系统体系,包含收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信息、监控、实验室等信息子系统,针对学校教育管理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管控。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支撑下,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必定走向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中必定要实现数据集成与共享,因此必须要实现全方位的信息自动采集,就是要基于传感器技术、智能芯片技术等前端装备实现数据的高效采集,就是要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光通信网络实现前端数据的高效传输,此处高校的教育管理系统就是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前端,每个学校的教育管理子系统采集的数据,按照统一格式,通过网络集中上传至本地教育管理部门系统,并存储于相关数据库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高效智能数据分析,为本地高校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地方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则作为全国教育管理系统的分布式服务节点,所有数据还将汇总至国家级教育管理系统,为国家层面的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为了保证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应用,必须要构建适应信息化的管理机制体制,围绕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机制优化、技术优化,理念建设等途径来实现更优化的教育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男星.以OBE理念推进高校专业教育质量提升[J].大学教育科学,2019,(2):11-13.
[2]朱怀一,郑超凡,汪莹莹等.新形势下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策略 ——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168-169.
[3]薛彦华.高等教育质量应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耦合[J].大学教育科学,2019,(2):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