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19期   作者:张冠杰
[导读] 中职管理人员要在日常管理中不断改变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张冠杰
        天津水运高级技工学校  天津 300456
        摘要:中职管理人员要在日常管理中不断改变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管理学生,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时时刻刻关心学生的状态,帮助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入社会后有更好的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方法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中职教师肩负重任,任重而道远,要打好这场持久战。面对学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和宽阔的胸襟对待,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造的。当然,作为教育者,在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一批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在此过程中,彰显出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水平和人格魅力。
一、中职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受新教育理念的影响,国家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那么这就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开设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导,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加强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中职学生个人的思想品德,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思政教育提供了好的平台。此外,从广义上来理解思政教育,就是德育,所谓德育,就是立德树人,目的是让学生有良好的品德,进而将自身打造成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重点,能够提高学生的涵养。所以,中职学校要坚持生本教育,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需求,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职学校的生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二、新时期中职学生的特点
        (一)厌学心理严重
        中职学生文化成绩并不突出,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普遍比较厌烦,常常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例如:吃东西、聊天、看手机、看小说等,甚至有些学生一上课就趴在桌子上睡觉,甚至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出教室去外面玩。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导致中职课堂效率低下。
        (二)缺乏团队精神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常常单打独斗,各自独立学习,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很少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更谈不上互相帮助和合作了。这就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不能集思广益,进行团队的协作与配合,互相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没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
三、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
        (一)更新学生管理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
        在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中职院校教师们的学生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和传统,且在教学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不利于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中职院校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主体性地位,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来进行管理,创新管理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一切管理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为学生考虑,多关心和爱护学生,挖掘学生们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中职院校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们实施合理、科学的管理策略,将教育的合力发挥出来,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班级的好风尚。此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也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方面。在进行中职院校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时,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将学生们的被动管理和受教的地位转变成主动、积极的主体性行为,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挖掘学生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中职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团结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中职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加上以往的不良行为,往往表现得更加独立、个性,不能融入班集体中。在学期末,学校倡议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人才的目的。职业技能大赛是学校理论、行业标准和现代工艺的有机统一,体现中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专业型、综合型人才的水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单独参赛的可能性不大,需要学生精诚合作,互相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本组项目中积极地出谋划策,将理论知识变成具体的实践过程或实际产品。学生不仅要查询有关的资料,还要熟悉企业所采用的工艺、行业的现代化流程,同时也要遵循安全、文明等原则,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中职知识的魅力和现代工艺的精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此外,学生还通过视频的形式,将参赛作品的思路、制作过程和操作记录下来,让其他学生和教师能够了解参赛背后的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参考与借鉴,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三)“鲶鱼效应”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班级活动遇瓶颈,“鲶鱼”学生来搞活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学生活动丰富多彩,要求学生参加的非常多,但发现响应者寥寥无几,学生参与度低。
        2.激励原则带动班级“鲶鱼”转化
        激励的含义包括激发和鼓励,是中职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是调动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效果非常显著的方法。鼓励更多的同学转化为“鲶鱼”,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增强集体观念,有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在班级氛围中营造进取意识,“鲶鱼”同学找到更大海洋
        “鲶鱼效应”搞活班级活动,更营造了好的班风、班纪,让管理班级工作成为一种享受。作为一名教师,看到了学生身上无穷的潜力,相信他们有一天走向工作岗位时仍会颇为受用,感激班级对他们的影响。
        (四)关心爱护学生
        在教师职业道德中已经把关爱学生作为核心内容。不能够关爱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大多是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其实他们的内心是比较敏感和脆弱的,他们大多数有问题的行为往往都是为了能吸引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对存在的这些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细心地观察,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的心理和想法并没有直接暴露在我们面前,为了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找出其问题所在,往往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本着耐心、善于捕捉、发现和了解的态度去对待,抓住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把握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教师要融入他们的生活,体察他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及为人处世方式,与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当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上出现困难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去帮助他,使其走出困境;当学生身心受到伤害时,应该及时给予安抚,平复学生的心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要想形成好的素养,前提就是要接受全方面教育的熏陶。此外,教师也要利用现代化教育平台,通过现代化方式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提高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助力中职学生学好知识。在平时管理工作中,老师也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采取适合他们学习的模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有利于促进管理工作的经验,最终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孙晓芃.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创新[J].职业,2018(24):54-55.
[2]余腾飞.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探讨[J].明日风尚,2018(12):141.
[3]丁楠.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1):112.
[4]次旺.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探讨[J].汉字文化,2018(11):86-87.
[5]王峰,路安昌.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创新[J].职业,2018(29):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