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19期   作者:诸葛至辉
[导读] 新时期,各个国家在人才方面的需求量都不断提升
        诸葛至辉
        泰山学院,山东省,泰安市,271000
        摘要:新时期,各个国家在人才方面的需求量都不断提升,而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原有的单一原则向更加全面、更加具有创新性的方向靠拢。我国高等院校以开发、激励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趋势。但是,通过分析我国运行几十年的教育管理方式我们可以得知,统一化、模式化的教学制度制约着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以及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较长时期我国培养出的大学生虽然基础较为扎实,但是创新能力较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或者趋势。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教学;管理问题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实施对当下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对当下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理念、制度等进行转变,以完善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制度。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更需要通过教学管理来工作。高校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所在。如何实现高校管理创新已经成为当下高等院校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制定更加合理、完善的教学方案,使得高校教学管理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国家发展建设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人才。
1.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中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管理队伍以及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高校教育过程中的教学管理与普通的行政管理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的任务在于为人才培养提供服务,其主要的管理对象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学生”,其工作性质有着极强的职能性、专业技术性。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管理来促进教育活动开展,这并非普通的行政管理,也不是一般的服务工作。高校教学管理需要有着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并能够掌握合理的教学管理知识、技能,才能够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但是我国有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并未达到这一要求,甚至一些教学管理者并非专业出身,更不是管理专业毕业,这些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思想。
        1.2 高校教学管理目标存在局限性
        高校教学管理是需要有具体教学目标的,这也是整个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源头以及终点,对整个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管理过程起着突出的制约作用。当下我国高校管理目标侧重于层次性统一,导致教学管理者会低估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是学生,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知识、技能、能力逐步学习、获取的阶段,他们本身的各种能力都不同。如果将教学管理目标统一设置,非常容易忽视学生个性的发挥,这与素质教育实施的理念是相互矛盾的。此外,高校教学管理目标大都是提前定制,而且是依据知识内容的教学来制定的目标,脱离了实际的“教与学”的过程,离开了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目标的确立不够全面、合理。
        1.3 高校教学管理体制过于僵硬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总体过于僵硬,忽视了其中存在的柔性,在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遵守规章制度,导致教师与学生本身的个性无法发挥。以高校专业选择为例,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可能对该专业并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大多数都是由他们的父母、教师做主决定的。在进入大学展开学习之后,他们逐渐发现这一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想要换一个自己有兴趣的专业。这一想法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非常困难,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没有太多的兴趣,学习逐渐成为一种负担。总体而言,不仅仅是专业选择,高校教学管理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都是非常僵硬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只是依据学校的要求,导致素质教育的推行成为“一句空话”。
        1.4 高校教学管理评估体系过于单一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质量评估本身是一项能够推动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举措,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高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高校教学管理的不断创新,传统教学质量评估的弊端也逐渐出现在人们面前。当下教育评估主要是由上级教育部门组织评估,通过分等级评判优劣,以体现出教育评估总结性的作用。在某些高校,这种评估方式使得被评估者没有积极的参与意识,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更有一些人认为这种评估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际的作用。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便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评估的认知不足,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优劣评判的标准,进而对其产生一定的误解。
2.素质教育与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策略
        2.1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其具体是指现代科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目标。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模式下需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激发、调动学生创新性以及创新意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师以及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高校教学管理也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应当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从教师、学生需要出发树立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高校教学管理者应当调动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事业心、责任心,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应当积极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人公”意识。
        2.2 确立全新的高校教学管理目标
        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教学目标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来重新确立,高校教学管理 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而目标的确立也应当向着这一方向靠拢,摆脱传统“金字塔”式的目标束缚,突出柔性化、开放化管理等特征。学校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学习的意义、价值必须要得到彰显,无论是教师的学习还是学生的学习,都需要以“学习”为前提。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非常重要,教师通过学习“学会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学习”,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人才的发展需求。学校方面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目标应当努力创建鼓励个人发展的外部环境,以激励学校成员不断突破自我。学校内部也需要定期地组织一些团队学习活动,让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将教师的学习目标与学校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以使得教师成为教学管理之中的学习者、研究者。
        2.3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进入新时期后教学管理体系同样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优化。学校方面需要合理地利用校内的人才资源来重新优化管理体系,重视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案,通过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来激发校内人力资源活力。对于一些物质资源的利用率也应当适当地提高,实行合理的分配。通过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完善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伟大历史使命。
        2.4 建立全面教学管理评估体系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之中的教学评估是对教师、学生进行总结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估不能仅从成绩来评判,而是应当进一步地拓展、延伸。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他们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教学评估的方式也不能相同。学校方面可以适当地采用阶段性的评估策略,针对教师、学生在某一时期的总体表现以及变化进行评判,以对教师和学生起到一定的监督、管理作用,推动因材施教的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活力。
3.结语
        当下高校教学管理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影响到高等院校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施行为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当明确好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对教学管理创新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对其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黄乃文.基于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04):23-24.
[2]肖菊蓉.论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创新策略[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05):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