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珍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大田中学,广东 五华 514400)
历史是中学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帮助学生学好历史,不仅可以使他们在中考中取的更加优异的成绩,更能够让他们汲取我们的祖祖辈辈几千年来所积累的智慧与经验,完善自身人格。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可见学习历史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民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不高,甚至还有些许抵触情绪。在许多学生眼中,历史课是所谓的洗脑课,学习历史与机械背诵画上了等号。他们对于学习历史是有厌恶情绪的,只是迫于升学压力才不得不学。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是很多教师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导致了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反感与抵触,使得学生提不起兴趣来。因此,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接下来,我将就此话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历史学科,并且要非常熟悉自己所要教授的内容。然后用巧妙的,润物细无声般的方法将其传授给学生,这是总体思路。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五点。
一、认真备课,熟悉所教内容
教师在上课前首先应该熟悉课本内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中学历史课本的内容只是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大致总结,一些历史细节在课本中是没有提及的。因此,教师在熟悉了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要多上网或者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使得自己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知。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巧妙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语言风趣,用幽默吸引学生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幽默绝对是一个老师最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讲课。当教师让学生笑起来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被你吸引了过来。那么怎样去提高自己的幽默感,丰富自己的词句库呢?我认为,说书跟相声是非常好的教材。教师可以在空闲时间多去听听说书或者相声,借鉴他们讲故事,说段子的方法。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将这些方法活学活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子,课本上那些孤燥无味的文字在教师口中瞬间就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能够被吸引过来了。
三、顺势而为,用多媒体呈现历史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多媒体进教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历史教师也应该要顺势而为,将多媒体利用起来。在讲到一些历史事件时,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影视剧等视频片段,让课本上静态的图片和文字转化成多媒体屏幕上动态的人物画面,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对于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必然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在讲《北伐战争》这课时,先让学生看本课插图“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用多媒体显示,多媒体显示后,教师可以详细讲述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1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也简称为黄埔军校。这样直观展现图片后,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设立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
设立情境,导入新课也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关键。在讲到《新文化运动》这课,上课开始,我们利用新八德教育里面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互相鞠躬问候,师生问候之后,教师可以提问:这种相互的问候体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平等、彼此的尊重。接着,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众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不但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尊重老师,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每一章的内容讲授完之后,教师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利用一些简单的道具,将教室布置成课本中的场景,然后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在本章中出现过的重要历史人物,没有被抽到的学生则扮演群众。然后让学生按照所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将相关历史事件重新演绎一遍。比如讲《三国鼎立》中赤壁之战出现的成语三顾茅庐。先叫学生用故事把三顾茅庐的情节讲出来: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就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请他出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故事讲完之后,请5个同学把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演绎出来,5位同学分别扮演骑马的刘备、关羽、张飞,担着担子的随从,恳请隐居的诸葛亮出山。这种演绎能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人公,身临其境地感受轻松、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教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效。这样做有两个主要的好处,一是能够对本章所学的内容有一个粗略的梳理,二是使学生成为了历史的参与者而不再是旁观者,让学生更加的有代入感,这无疑会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鼓励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
在每章的内容结束以后,除了刚才所说的设立表演课,教师还可以抽出一节课来作为讨论课。在这节讨论课上,教师可以选择本章中的一个或几个历史事件来作为中心话题,然后让学生谈论对于该话题的看法。这节讨论课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四个字:畅所欲言。也就是说,这节课没有正确答案,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中心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对于每一个学生的看法,教师都应当给予评价(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拥有成就感与满足感,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第四第五点的两种做法可以配套使用,作为每一章内容完成之后的复习课,取代之前普遍采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记的复习模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根本的,还是要以学生为本,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多去尝试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现在年轻人的思想潮流,跟上时代的步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实施历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彻底抛弃对于学习历史的反感与抵触,使学生完成从厌恶历史到喜欢历史到热爱历史的根本性转变,让学生养成终生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摘:
[1]孙贻智.浅议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02):126.
[2]卢丽琴. 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李玉华,李舜章.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