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静
潜江市职业教育中心 湖北 潜江433100
摘要:历史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合理的利用它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探究教师在历史故事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摸索历史故事的应用的意义,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历史故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故事是历史学科中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它作为历史的精华,一方面可以为教学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合理的利用历史故事,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又能以此让学生感悟历史,进而突出教学主题。作为一线教师,更切实的去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故事的应用,能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二、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历史是什么,有一种解释我觉得很有力,即“历”是经历,“史”是记录,“历史”就是人的活动经历的记录。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是由一个个人物故事串连而成,所以教师能在课堂上运用好历史故事,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重大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虽说学生的素质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更应该被挖掘利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更善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有意义的东西,有利于学习的进步和自身的提高。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培养一些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还要想办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讲好历史故事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二)形象再现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
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记忆、理解、分析、运用、综合、评价等都是他们该掌握的认知领域的能力。有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过去了的事,很多离我们的生活太久远,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通过讲故事,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让历史以鲜活形象的方式呈现,勾起学生的无限联想,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多维触碰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优良的思维品质也是历史教学的能力目标之一。历史思维是广阔的、批判的、深刻的、灵活的。教师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能让学生触碰比较充分地历史知识,注意历史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例如让学生评价秦始皇这个人物,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寻找秦始皇的基本史实,这些史实不能是片面的,而是能够比较丰满的勾勒出这个人物的复杂面目。
三、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在历史故事的选择上存在一些误区
教师在课堂上讲历史故事的目的是多样的,但核心点归结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的教师为了引起学生注意选择讲一些与课堂内容不直接相关的故事,这虽然能引起学生一时的注意,但在启发学生思考和进行知识迁移理解中用途不大。还有的教师为了抓学生兴趣点,会编造一些没有根据的故事或者更多的靠野史杂谈来延伸,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的树立,也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建立。
(二)教师对历史故事的讲述时机不能很好地把握
在课堂上讲历史故事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但讲故事绝不能替代常规教学,它是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对知识点进行的加工处理。从激发学生兴趣、让历史知识点更形象立体这方面讲,历史故事的讲述应该是教学的点睛之笔,它不宜过长且要用在合适的位置。有的教师盲目的使用“故事教学法”,让讲故事占据课堂很大部分的时间,企图以故事实现完整教学,这是喧宾夺主的,学生很可能因为故事太多太长而抓不住重心,进而失去对故事的兴趣。
(三)教师对历史故事的诠释趣味性不足
学习是在相互的身体沟通中形成的。在和谐的交往中,一旦自己的认知与行为得到“正当”的判断,就会认为存在着可以信赖的他人。人就是依靠他人语言性或非语言性的信息的支撑,来确认自己的印象与思考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历史故事,就是要靠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肢体动作等,向学生传递信息和情感。而有些教师困于语言的干瘪、音调的起伏等,使自己对历史故事的诠释没有感染力;若再加上僵硬的肢体动作,就很难让学生感悟到故事的趣味和深刻内涵。
四、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多年以来,我们教师只被视为教学资源的利用者,但其实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的的主导作用,赋予了她鉴别、利用、积累和开发教学资源的使命。教师可以在一定的原则下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巧妙的应用于教学中。
(一)应用历史故事有效导入新课
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一贯职责,在开始一节新课时尤为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通过合适的历史故事进行导入,可以快速转换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奠定一节课的基调。另外,高中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适当的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启蒙运动”这一课,可以这样导入:欧洲历史上共有3个被处决的帝王,其中一个就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1789年他的子民攻陷了巴士底狱这个象征王权的城堡,并最终把他送上断头台,当他的灵魂漂浮在巴黎上空,他不由得感叹说“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他的感叹有什么道理?这样的导课,短小精炼,不仅会勾起学生思考另外两个被处死的皇帝是谁,也会疑惑伏尔泰和卢梭有什么魔力摧毁一个国家。
(二)应用历史故事解释知识点
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需要攻克,然能称为重难点意味着这些知识点有很强的理论性,理解起来不会容易,应用历史故事就是很好地化繁为简的手段。例如“早期政治制度”里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可以借助“褒姒三笑亡西周”的故事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褒姒是倾国倾城的冷美人,就是她用三个笑容摧毁了西周王国?“一笑”君臣失和(朝堂之上周幽王让大臣学狗叫来逗笑褒姒,失去臣心);“二笑”执法犯法(废除嫡子太子之位,改立褒姒的儿子,枉顾宗法制);“三笑”自毁长城(烽火戏诸侯,让分封制下的诸侯义务逐渐失效,终被外族所灭)。三段小故事结合在一起,既有趣又直白,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这两个知识点。
(三)应用历史故事小结升华主题
一节成功完整的历史课是一定要有课堂小结的,它不仅是对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知识点的巩固,还是完善升华主题的绝佳时机。例如还是“启蒙运动”这一课,我们可以这样结束:课堂的最后我想给大家说说法国的建筑名胜——先贤祠,它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也就是“伟人”的墓地),共有72位对法兰西做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进入先贤祠地宫,墓群最中心、最显赫的位置就葬着伏尔泰和卢梭,他们凭借的是什么?就是思想上做出的突出贡献,这也进一步告诉我们思想的伟大,正是他们的思想给迷蒙中的人们提供了推翻封建帝制,寻求平等自由的武器。
五、结语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巧妙的方式对历史故事进行有效利用,尽量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动的学习历史,相信这样的历史教学活动定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
[2]季春光.听故事,学历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
[3]金尤江.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6
[4]何怡蓉.高中历史课堂借助历史故事教学策略分析[J].会议.201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