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汪建梅
[导读] 分析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护理需求,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神经功能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汪建梅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护理需求,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神经功能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94例脑梗塞患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对照组、康复组分组护理。对照组(n=47)、康复组(n=47)脑梗塞偏瘫患者分别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辅助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脑梗塞偏瘫患者的Barthel评分、FMA评分、NIHSS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arthel、FMA以及NIHSS评分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无法满足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护理需求,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落实可以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关键词】:康复护理干预  脑梗塞偏瘫  护理效果  神经功能  运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是脑部血供障碍导致的缺血、缺氧情况,患者有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主要特征,发病后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成功降低了脑梗塞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但是患病情况下患者脑部组织受损,从而导致患者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患者和家属精神负担较重,需辅助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加速患者康复。结合临床工作经验,越早开展康复护理工作,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状况越好。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脑梗塞偏瘫患者为例,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神经内科,时间选自2019年3月-2020年3月,均为脑梗塞患者,共94例,经MRI等检查确诊。纳入标准:(1)偏瘫后遗症患者;(2)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心肝肾功能障碍;(2)凝血障碍;(3)肢体畸形。进行研究对象分组,2组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6-78岁,平均(65.0±7.0)岁。康复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53-77岁,平均(64.6±6.6)岁。脑梗塞偏瘫患者组间一般资料均衡,P>0.05。
1.2护理方法
    予以对照组脑梗塞偏瘫患者用药指导、辅助检查、出院指导、病房环境护理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
    予以康复组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体位护理。指导并辅助患者尽量保持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伸展后置于高枕上,患侧下肢垫长枕,患侧髋、膝关节维持屈曲体位。选择患侧卧位情况下,患侧肩部向前伸展后上肢前壁向后旋,手掌掌心向上,患侧髋、膝关节屈曲体位。体位护理每隔12h调整1次,预防压疮等并发症。(2)肢体功能训练。温水擦拭患侧肢体2次/d,晚睡前以酒精(50%)按摩预防关节变形、僵硬。指导患者从大关节-小关节、健侧-患侧顺序进行康复训练,无法主动运动者进行床上康复锻炼,辅助患者抬高、抬高、拉伸、外展、内外旋转上下肢,根据患者情况增减康复运动强度、时间。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后指导自主运动锻炼以及穿衣、握笔等日常活动。(3)语言刺激。以音乐等方式刺激患者大脑,提高语言感觉能力。通过和患者主动、耐心沟通,以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4)心理干预。基于疾病、经济负担等因素,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根据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另外,采取多途径进行疾病宣教,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5)皮肤护理。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翻身困难,增加了褥疮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经常辅助患者翻身,按摩患者受压皮肤。保持床铺干净整洁、衣物柔软、舒适,避免擦伤皮肤导致的感染等问题。另外,根据患者身体检查情况制定营养食谱,增加机体免疫力。
1.3观察指标
    记录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护理效果[1]。
1.4护理效果评价
    基本痊愈:患者NIHSS评分改善>90%。
    显效:患者NIHSS评分改善45-90%
    有效:患者NIHSS评分改善18-45%
    无效:以上护理效果未达到[1]。
    疾病护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5数据分析
    脑梗塞偏瘫患者研究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包并经计算机处理,P<0.05证明相同指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n、%)/(±s)的形式描述,以(x2)/(t)检验。
2 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康复组: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为9例、25例、9例、4例,总有效率91.48%(43/47)。对照组: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为3例、20例、9例、15例,总有效率68.08%(32/47)。脑梗塞偏瘫患者护理效果经统计学计算,X2=7.9818,P=0.0047。
2.2护理指标评分比较
    2组脑梗塞偏瘫患者Barthel、FMA、NIHSS评分改善情况见表1。干预后评分比较,P均<0.05。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偏瘫后遗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者而言,能够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强患者对抗疾病信心,并通过按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预防多种并发症、指导适量功能训练避免肌肉废用性萎缩等问题、按摩能够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功能,可以尽早促进患者残余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4]。顾琳霞研究指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升患者自理能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提高[5]。
    本文结果与苏琪乐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试验组干预结束后FAM评分(69.72±8.14)分、Barthel指数(85.37±8.1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6]。
    综上所述,予以脑梗塞偏瘫患者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活动能力、肢体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李瑞婧,赵玉洁.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1):94.
[2]申晚玲,黄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5(33):92-93.
[3]孙金霞.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6):119.
[4]许建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与语言,活动能力方面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9):119.
[5]顾琳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30-31.
[6]苏琪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以及活动能力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