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评定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朱国慧
[导读] 探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评定。

朱国慧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评定。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治疗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74例,入选标准:本次治疗期间痰BAC+药敏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对耐利福平、异烟肼耐药,余敏感。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采用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实验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采用含莫西沙星方案治疗,两组背景方案相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参照组相比更高(P<0.05),对比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参照组相比更低(P<0.05),对比有意义。结论:在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莫西沙星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研究使用。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性肺结核;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耐药性肺结核是指肺结核患者出现耐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的疾病,患者可出现咳嗽、咯血、胸闷、气促、乏力等症状,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疾病进行性加重,可能致肺部结构毁损、呼吸衰竭、结核全身播散等后果。此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耐药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特点。治疗此疾病主要是药物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组建治疗耐药肺结核方案中的主要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使用最多,但两者疗效有所差异,可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同[1]。本文对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评定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19年4月-2020年4月。研究对象:我院治疗的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例数:74例。方法及各组例数:双盲法、37例。参照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平均年龄分别为19:18、47~71岁、(58.93±4.26)岁;实验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平均年龄分别为20:17、48~72岁、(59.85±4.01)岁。两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能进行相关检查确诊为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且进行常规治疗并定期随访。在此基础上,参照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生产厂家: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913,规格:0.1g*12片)治疗,体重<50kg 0.4g每日一次,体重>50kg 0.5g每日一次,通过口服方式给药。实验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治疗,使用盐酸莫西沙星片(生产厂家:北京福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096,规格:0.4g*3片)治疗,0.4g每日一次,通过口服方式给药。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在治疗中全疗程服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除外),两组背景方案相同,治疗疗程18-24个月,治疗前半年每月随访,之后每3月随访。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项指标,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改变得到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改变有一定程度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改变未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显效(%)+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白细胞减少、肝功能障碍、胃肠道不适三项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检测,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表示为(n%),作X2检验,两组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对比有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对比有意义,见表1。


3.讨论
   肺结核又称为肺痨,是指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呼吸道引起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此疾病以咳嗽、咳痰、咯血、盗汗、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不及时进行治疗,随病情逐渐进展,患者可能产生永久性肺部结构破坏、结核播散、累及其他脏器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耐药性肺结核属于肺结核的一种类型,此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耐药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的特点。治疗此疾病主要是药物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组建治疗耐药肺结核方案中的主要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使用最多,但两者疗效有所差异,可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同[1]。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DNA解旋酶活性,降低DNA的合成与复制,从而使细菌死亡,达到治疗效果。但服用此药物后容易产生胃肠道不适、肝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患者可能不耐受,降低患者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而莫西沙星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作用强、吸收性好的特点,作用机制是干扰拓扑异构酶,从而抑制DNA的复制,减少细菌生长,起到治疗效果。服用此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用药安全性更高[2-3]。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在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时,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均是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常用药物,临床效果有所差异,后者于前者相比,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铂翔,张帆.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9):15-16.
[2]李智越.观察对比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接受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80.
[3]相尧.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对比评价[J].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2019,8(2):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