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定义、识别及治疗-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周明欢
[导读]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定义、识别及治疗
周明欢
(会理县太平中心卫生院;四川会理615100)
  精神分裂症是指患者合并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疾病,具有发病时间缓慢、神经功能逐渐衰退等疾病特点。针对神经分裂患者临床需要尽早诊断并识别患者病情状况,若患者未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严重,影响后续治疗效果。同时,有部分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反复、久治不愈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明显的情况,判断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这类患者临床治疗难度更高,治疗方法更复杂,预后质量不理想。因此,需准确定义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便于临床尽快识别患者病情状况,提供对应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1.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定义
  难治性精神病分裂症临床定义主要是沿用Kane1996年建立的难治性精神病分裂症诊断定义:若患者精神分裂症确诊后治疗5年更换三种及以上抗神经病药物,且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判定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若患者药物服用依从性较高,临床预防治疗开展效果较高,仍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复发或恶化情况,判定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但随着临床医疗水平发展,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占比呈下降趋势,对难治性精神病分裂症定义更为细化:若患者发病后精神症状明显,对患者生活、工作影响较大,采用三种及以上的药物治疗、电刺激治疗措施均未得到有效改善,则判定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若患者早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但随着药物治疗时间增加,患者临床药效逐渐消失,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复发或恶化情况,判定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若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低或伴随着自残、暴力等精神症状,判定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通过细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定义,能够便于临床确定患者并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针对性措施,达到治疗效果。
2.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识别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相较于普通精神分裂症,病情发展更严重,且临床治疗难度更大,若患者早期未识别,会导致患者DUP(患者发病后到入院治疗期间的时间)延长,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通过尽早识别患者病情状况,对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分为症状识别和药物识别方法,症状识别是指精神分裂症患者连续应用两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各6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或治疗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确诊患者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药物识别是指设立门诊,以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为主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从而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同时在疾病识别上,需控制患者服药依从性,以排除影响因素,提高诊断效果。


3.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
3.1药物联合治疗
  由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病情更严峻,在药物治疗上,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采用两组或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提高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如:临床常采用奥氮平联合利培酮药物治疗,两种药物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用于患者病灶,能够通过结合五羟色胺、多巴胺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组胺受体,起到抑制多巴胺神经元释放,减少脑部放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若患者对西药不良反应严重,可根据患者病情状况,联合中药治疗,如癫狂梦醒汤,主要配方为:桃仁、柴胡、香附、木通、赤芍、半夏、腹皮、青皮、陈皮、桑皮、苏子、甘草,其中桃仁、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柴胡、香附具有疏肝理气,缓解郁气作用;青皮、陈皮具有开胸行气的效果;半夏、苏子、桑白皮能够缓解燥热,起到清热化痰的作用;木通、腹皮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甘草具有缓急建中的作用,采用癫狂梦醒汤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3.2心理治疗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症状明显,在环境刺激、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下,病情恶化或复发,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情况,导致患者发病后自闭、自残等症状发生率较高。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对应的心理治疗,如患者治疗初期,需和患者进行交流,提高患者的熟悉程度,也能了解患者更对临床信息,便于完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定期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治疗期间心理状态、提高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便于医务人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给予社会支持。同时,医护人员需要知道家属给予患者亲情支持,能够鼓励患者用于表达,降低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病耻感,积极治疗。
3.3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主要是帮助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重返社会工作能力,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治疗方法主要从生活自理能力、运动活动两方面体现,患者治疗早期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洗漱、饮食、做饭、搭乘交通工具等能力;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患者群体,进行运动活动,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群体活动,促使患者适应与其他人交流,增加运动活动量,达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情严重的精神疾病,临床需要尽早识别患者病情状况,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功能训练等治疗措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简介:周明欢(1980、09-),男,本科,会理县太平中心卫生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