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彭德志
[导读]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人们对小学教学质量更加关注。
        彭德志   
        湖北省襄阳枣阳南城董岗小学   441211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人们对小学教学质量更加关注。小学阶段是学习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初始阶段,只有在小学阶段抓好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孩子产生主动学习的惯性,为孩子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这里就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谈一些个人体会,旨在通过互相交流,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引言
不论我们做什么,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会一直伴随我们成长,我们想要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由我们的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兴趣,才能自愿地积极地去做,才能达到我们的想要的结果,我们都更倾向于自己喜欢的事物,这就是兴趣。学习兴趣,往往跟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是热爱学习的,他能在学习中体会乐趣,每当解出题来,都会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起到的作用,从古至今,大多数发明家取得的成就,都与他们的兴趣有关。
1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2.1小学教师思想落后,教学方式单调乏味
在目前看来,小学教师大致分为两类:(1)年龄大的老教师。思维固化,接受新型教学方法的时间较长,或者有的老教师不愿意用那些新设备来教学生,导致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单一,时间一长枯燥乏味,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2.2教师经验不足
如今由于应试教育影响较大,很多新老师制定的教学规划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平时教学中也是比较注重孩子们的成绩方面,平常数学课堂讲题做题,在期末甚至还有“题海战术”,通过刷题来达到教学效果。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以及个性发展,不利于发散孩子们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和开朗性格。
2在小学数学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2.1构建开放式学习氛围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如果一味要求他们去完成任务只会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反而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将抵制学生的探索欲望,阻碍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因而,老师应该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比如,学到《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可以在课上玩“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请9位同学上台扮演“小白兔”,其他同学扮演“大灰狼”喊出“老狼老狼几点了?”再由老师说出2点、3点等数字,让学生自由结组,通过观察台上的分组情况和剩余人数变化,学生们就很容易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通过小游戏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2.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以母亲的情怀去对待学生,孩子们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我们都不能去打骂他们,要耐心地以理服人,使孩子们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该如何改正。针对孩子逆反心理较强、经常出现的叛逆行为,我们不能用强力去压制,要用宽容的态度以德服人,积极引导不当行为,与学生建立起良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与温暖,愿意敞开心扉进行交流,从而对所学课程产生亲和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3采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加减法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让学生总结多次被抓走的小鸡的总和,使小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采用游戏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4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声、图、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媒体恰恰融合了声、图、影等为一体,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能大大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图形,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立体的展示使学生清晰的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5运用直观教学法
数学既有逻辑性又有抽象性,数学的很多知识点既枯燥又难以理解。怎样能够让刚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们对抽象的数学符号产生形象地认识,就需要老师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比如,在“千克、克、吨”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两袋食盐,每袋食盐500克,另外再准备一些一角的硬币,让学生一手拿硬币一手拿食盐,亲身感受两只手上物体重量的不同。然后再告诉学生,盐是1千克,而硬币是1克,这样学生就对这两个重量单位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2.6提倡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个人竞争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利用这一优势,在课堂教学时引入竞争机制,在教学中遵循“低起点,突难点,重过程,善引导,多鼓励”的方针,按照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夺红旗、开火车”等数学竞赛,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使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力争上游,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激发了数学的学习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务必要借助各种幽默、有趣且能让课堂活跃起来的方法,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等,以此找到学习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应掌握正确的方法、路径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为我国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兰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教育教学论坛,2019(07).
[2]黄小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课程教育研究,2019(27)
[3]孙东敖.数学教学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