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蔡英英
[导读] 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在义务教育监测背景下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蔡英英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中学 福建泉州 362200

        摘要: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在义务教育监测背景下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探求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以优化义务教育教学阶段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从了解质量监测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学效果三个阶段,谈谈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关键词: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逐步对初中音乐教学课堂进行优化,改变了以往的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着重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改变了教师一贯的口授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起来;改变了以往以保证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的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培养。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将自认为比较高效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分享如下,希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参考。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一) 过多运用多媒体影响学生专注力
        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几乎每堂课都是在多媒体的背景下完成的,但是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能过于依赖,否则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在网络上搜索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素材或者音频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制作成精美的PPT,并配合各种各样的动画效果,这样,学生一会听听音频,一会看看视频,一会看各种各样的图片课件,整堂课的注意力都在不断变换中,影响了学生的专注力,不利于初中学生将注意力专注于纯粹的音乐上。
        (二) 流行音乐盛行,经典作品积累少
    现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被大量的流行音节填充着,相比于经典音乐而言,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的旋律和给人的感觉,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为了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很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往往也会倾向于拿流行音乐来举例或者进行示范,以此来培养初中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运用能力等,整体课堂中经典音乐作品的出现频率比较少,使得学生对经典作品积累不足,缺乏对这方面作品的辨析与欣赏能力,不利于初中学生全面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对基本的音乐知识的掌握,通过一些简单的笔试或者现场演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验,通过每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测验,教师根据学生笔试的成绩以及演唱的表现来进行评价。这种机械形式的评价机制比较单一,无法深入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导致教师忽视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并不能从这种形式的评价中有所收获,更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一) 了解质量监测要求,转变教学观念
        针对音乐教学,《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指出,在四年级至八年级应该重点测查学生对于艺术作品表现形式、民族艺术作品特点、中外艺术作品要表达的主体个情感的了解,培养中小学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加强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度。音乐学科的监测形式可以采用笔试考查、调查问卷以及学生的现场演唱等,尽可能全面地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阶段应该具备的音乐基础知识,是否能很好地运用相关知识,同时,还包括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演唱、创作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了解有关音乐学科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要求之后,初中音乐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明确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深入研究音乐教材,了解义务阶段音乐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乐理及相关的音乐知识、歌曲演唱、作品欣赏、实践活动等,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思路以及教学的重难点等,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等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不断优化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 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手段
        在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是很重要的环节,整个音乐教学过程都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而展开,而且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学模式也是营造课堂氛围的重要部分,教师不能拘泥于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点,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打造高质量的音乐教学课堂。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通过音乐欣赏来培养,使学生通过音乐课堂获得良好的音乐听觉和音乐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音乐方面的情绪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主要指的是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体验、模仿、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辨析能力、音乐欣赏能力以及音乐的演唱与创作能力。知识与技能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学科知识、音乐的基本要素等,并能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提升学生音乐方面的整体能力。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完成教学任务所要采取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初中音乐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法,而是需要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法、示范法、探讨法、归纳法、发现法等等,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随机应变,争取让学生通过课堂掌握更多的音乐技能,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三) 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教师应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丰富评价内容,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思路,改善教学方法,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教师可以推行听力测试和歌唱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日常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教材中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进行命题,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学生接下来的学和教师接下来的教提供改善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初中音乐教师也要关注常态教学,加强教学随机监测,可以采取现场随机抽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全体学生测评方式,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的效果,以及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掌握还有所欠缺,还需要朝哪个方向做出努力,明白自己需要在之后的课堂中重点关注什么、学什么、怎么学,有效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风向标,音乐教师应当深入了解质量监测内容,分析当前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性地寻找解决办法,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初中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巧梅.基于质量监测下音乐教学优化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3):220-221.
[2]刘曙艳.教学质量监测导向下提升音乐学业质量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210-211.
[3]赖景琼.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改进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10):7-9.
[4]修一歌.初中音乐课堂融合情感教育的教学策略解读[J].华夏教师,2019(24):35.
[5]罗秀梅.音乐核心素养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4):175+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