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课内外阅读有效联通的意义及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 李欢欢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李欢欢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西王褚小学   45415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模式要求不断提高。小学生对学习有很高的热情,但是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是有限的。小学生对于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一些新的文章,探索一些新的知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育不成熟,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对外界新鲜的事物有着无限的渴望。因此,小学低年级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结合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延续,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是一个很基础但是却很重要的学习方面,课内教材上的阅读是基础内容,但是只局限于语文教材的话,那么阅读的面是比较窄的,对于课文当中的一些内容也无法很好的对其进行理解,因此说有必要探索一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现阶段的阅读学习状况来制定出更加适合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语文课的教学会更有效率。
          1依托教材,挖掘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线索,寻找和课堂教学活动相关的课外读物,有效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这种课外读物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语文课程内容,从课外读物中掌握相关的经验,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比如:在学习《鹅》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关于鹅的课外读物,这样能够对于鹅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课外读物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了解鹅的特点,在理解诗歌中“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关于鹅的描写时,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学习《悯农》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粮食从播种、生长再到成熟收获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阶段,也是农民伯伯付出劳动和心血的阶段,结合课外读物,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为此,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线索,这种将课外读物和课文内容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翻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能够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衔接起来,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很有帮助。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为线索,推荐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深对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印象,这样学生再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自如。
          2利用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小学低年级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对人物有更全面和透彻的分析,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者是书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将相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故事,阅读《史记》中的故事;教师在讲解完《草船借箭》后,可以为学生讲解更多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有勇有谋的人物性格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除此以外,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临死的严监生》后,让学生分析严监生吝啬的性格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阅读《临死前的葛朗台》这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最后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学生提供不同版本的《儒林外史》,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之后让小组间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仔细听听组内其他成员是怎么理解的,吸取别人好的意见和看法,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一本书的教学内容,阅读更多课本以外好的文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素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阅读重在方法的指导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演示阅读方法,使学生会“交友”。《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精读、略读、浏览、速读,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在纷繁的书海中,如何有选择地读,如何处理收集的信息。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法去进行阅读。
          1.略读法,就是翻看读物,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或者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内容。但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完了《蝙蝠和雷达》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雷达的知识,我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雷达与我们的关系”科学小论文,来培养学生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精读法,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精读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例如学完《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后,我让学生去探索科技的奥秘,人类利用哪些科技来呼风唤雨,查找有关资料来进行交流。学生到图书馆或网络找到有关的书籍,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最后精读,将重要知识点进行交流。这样的阅读活动既锻炼了学生阅读资料的能力,也增强了同学间的协作意识。
          4根据单元的写作要求来进行课文阅读拓展
          在现在的小学低年级教材当中,在每个单元结束的部分都会有和单元主题所相符合的写作训练,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可以在写作课开始之前向学生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这是将课内阅读和课文阅读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为了写出更加优质的文章,小学生的阅读欲望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激发,然后将课外阅读的内容体现在自己的作文当中,就拿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写作内容来说,写作的内容要求是我家的小狗,除了教材当中所给的课文之外,学生可以进行选择的课文阅读素材是很多的,因为小狗是人类的朋友,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学生有很多可以和小狗进行接触的机会,通过对课文文章的阅读,自己在生活中对小狗的观察印象也会加深,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在进行写作时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结语
          语文素养提升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如果没有抓住语言阅读教学课程,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在给予学生评价的时候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发展需求。语文阅读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喜欢阅读,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颖.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J].新课程(中),2017(6).
          [2]李慧颖.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J].新课程(16期):119-119.
          [3]李小平.小学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真情探索--关于结合点及最佳路径的探寻和再思考[J].课外语文(下),2016,(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