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教育效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确苏荣·布丽根
[导读] 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确苏荣·布丽根  
          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城关小学   834499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定程度上,能很好地提高我国小学教育效率,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小学数学教育中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效率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现象是很常见的:老师会主动把课堂所需要的各种图片、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器材准备好。但是,却发现学生接受到的知识很少,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包揽了学生所应做的事情,按照课本知识去讲解,没有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及时的调整。老师知识去给学生-?-味地灌输知识,而学生“怎么学”的环节并没有引起重视,学生的思维调动不起来,其能力自然不能得到提高。
          (二)缺乏探索式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严密的学科,其特点之-是具有?抽象性,较难理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并不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取消了应有的课堂学习,从而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为了克服学生不易理解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动手时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老师应该去积极引导学生去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东,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到发挥。
          (三)课堂形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老师一般采取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老师会问“是吗?”“为什么是A而不是B?”这类问题概括起来,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自然会降低,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久而久之,这样的课堂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策略
          (一)加强素质教育
          课堂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场所,而小学数学教育则在加强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围绕着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将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牢牢把握,对课堂教学方法推陈出新,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效率。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重视应试教育;过分地夸大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作用,老师代替学生去做应该操作的步骤,老师讲解了学生应该思考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都被老师包揽了,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的要求中,既要求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也要求使学生能够发挥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作出适当的控制与调整。


          (二)加强数学运用能力
          数学对小学来说,都有或多或少的陌生感。因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教师应该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知数学概念,又能够减少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数学的应用意识是指,学生能够将数学问题和生活有机互换,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可以的到普遍的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循环过程,通过巩固已学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生活,再通过生活来思考数学知识。加强数学运用能力对提高小学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对数学中的难点和知识进行吻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联系实际生活、优化数学教学背景
          小学数学教育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渐加强,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想联系,注重数学在此过程中的应用,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能感受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目的在于理性地揭示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因而,换句话来说,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优化数学教学背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原型,并用来思考理解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三角形面积”这一课时的时候,应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推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结合数学教学,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那些内容呢?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砖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学生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培养这种学习习惯,使学生明确要这样做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算好,怎样做才能做得好:让学生明白要这样做的意义。例如,要求学生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这样做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寻找简便计算方法,而且还能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学生明白了,就会认真审题,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其次,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严格要求,认真检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过程进行。从小抓起,长抓不放。例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
          最后,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张丽荣经营管理者.2015?(36)
[2]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吴文君.中国校外教育.2016?(29)
[3]大数据与小学数学教育[J].史宁中.人民教育.?2014(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