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向导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李金凯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李金凯
          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会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以及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案,来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在教学的不断实践和研究过程中,需要探索出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向导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关键词】计算思维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
          【正文】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变得愈发重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来做出转变。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专注于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的应用,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因此,教师应该遵从现代化的教学趋势,以计算思维的培养为向导,设计出适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去解决问题,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所面临的问题
          1.1信息技术课程的忽视,学校设备老旧化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许多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所以有时会过于功利化。学校设置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较少,导致教师只能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操作,从而使教学方式单一化,无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还有一些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误解,不让学生接触计算机,导致学生无法自己进行摸索,限制了计算思维的培养。此外,还有些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过于陈旧,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1.2计算思维认知模糊,教学方案单一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总是将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忽略了计算思维的培养,使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化,让学生丧失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计算思维的重要性,或者无法探索出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向导的教学方案,使学生不能接受到计算思维的培养。
          1.3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大部分的男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更好一些,而许多女生却对学习这些知识有很大的困难。有些教师却不能及时发现这类情况,不能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越来越大,让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不利于计算思维的培养。
          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计算思维的实践研究
          2.1了解和学习计算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教师在给学生设计教学方案的前提首先需要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和特征,学习这种思维模式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教师还需要了解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需要根据计算思维的特征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去解决信息技术的问题。


          2.2提高计算机设备,重视信息技术课程
          在高中阶段,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纳入高考的考查范围,所以与其他学科相比地位不太突出。但是当下的社会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起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信息技术学习室的设备,对任课教师需要有严谨的教学要求,杜绝出现教师懈怠教学的现象。在设施条件完善的前提下,教师还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传递给学生更优质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端正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重视起信息技术的课程,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3演示身边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一门新的学科时,首先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已经步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并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我们身边的数据》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举例生活的数据,可以给学生找一个视频,让学生了解生活的数据,比如,气象生活指数、感冒指数等等。然后引入数据的具体概念,介绍数据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对本班学生感冒和穿衣情况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对数据的深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举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据,将枯燥的理论变得更生动,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开展。
          2.4了解学生的差异,奠定培养计算思维的基础
          每一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都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了解学生的差异,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堂进度,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这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奠定了基础。
          2.5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思维的实际运用
          计算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展示地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合适的课题,让学生合作完成课题,三人一组,在一个星期内完成任务,并交给教师报告书。学生在完成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计算类的信息技术问题,可以与小组成员讨论进行,有助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编程计算》这一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个适合学生的课题,比如生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教师需要给学生安装好相关编程软件,给学生示范一个相类似的编程,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进行分工,编写代码、演示操作、做出课题报告等三个环节。在小组成员进行探索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帮助,帮助学生顺利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运用计算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深刻运用了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收获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成就感,为今后的计算思维养成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总而言之,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向导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需要教师进行实践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递给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计算思维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袁勇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2):109.
[2]张迪.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18):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