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积极心理治疗的实验研究及教育展望 ——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莫丹
[导读]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莫丹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
          摘 要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积极心理治疗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一种心理疗法,提倡增强来访者的力量而非努力修复他的缺陷。本文重点介绍一些积极心理治疗相关的前沿研究,并对如何将积极心理治疗运用到教育实践提出展望。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治疗  教育实践
          
          传统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有异常的部分,通常以问题和有问题的人为导向。积极心理学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向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积极心理学关注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能和力量[2]。毫无疑问,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心理学注入了新的能量,也为人类社会审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积极心理治疗:一种关注优势的独特疗法
          积极心理治疗是在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该疗法不同于以往从问题入手的干预模式,而是让来访者在自己的积极优势和积极人格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中获得问题的改善[3],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面对来访者,积极心理学不直接处理“问题”部分,而是通过探讨“优势”,提升来访者的正面心理,从而减少他们消极心理预期。Rashid.T.(2015)认为,积极心理治疗是一种基于个体优势的取向,他提出了14周的积极心理治疗方案[4],系统介绍了每个阶段治疗的任务以及来访者的作业。通过挖掘来访者自身的积极心理资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发展和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从而使来访者感觉到人生的美好,进而激发来访者对未来人生的探讨,促使在生活中发生正面变化。
          为了验证该积极心理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ashid进行了实验研究。他招募了一批抑郁程度相当的志愿者,将他们随机分到了三个组,第一组接受14周积极心理治疗,该组由Rashid教授作为治疗师;第二组接受传统心理疗法,该组由五名心理治疗师、两名心理工作者、两名实习生(在心理治疗师指导下)共同参与工作;第三组接受传统心理疗法和服用抗抑郁药物。结果发现,在起始的抑郁程度相当的情况下,积极心理治疗相比其他的心理治疗起到了最好的效果,被试的抑郁程度下降比其他两个组更低[4]。
          除此之外,国外有研究发现,积极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或治疗来访者的情绪问题和认知问题,并且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吕新燕(2015)对初中生的自卑心理问题进行个案干预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积极心理治疗能很好地解决初中生自卑心理问题,更有利于调动来访者内在的能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易于增强学生自信心[5]。我们有理由相信,积极心理治疗在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情绪:一种增强免疫力的灵丹妙药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方面,通常认为,积极情绪包括:喜悦、感恩、宁静、兴趣、希望、自豪、好玩、激励、敬畏、爱。Cohen等人(2003)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考查积极情绪对个体身体健康的影响[6]。
          他招募了334名成年人作为被试,年龄在18—54岁之间,其中男性159人,女性175人,实验前给每个被试分别进行了积极情绪(活跃、振奋、精力充沛、快乐、喜悦、开心、安心、平静、放松)和消极情绪(难过、抑郁、伤心、暴躁、焦虑、紧张、敌意、仇恨、愤怒)的测量,之后分别在每个被试的鼻子里滴入了相同的感冒病毒,并进行隔离观察。结果发现,积极情绪低的人最容易患感冒,概率为32.49%,而积极情绪高的人最不容易受病毒影响,患感冒的概率为19.81%。为了进一步证明研究的可靠性,Cohen将感冒病毒升级为流感病毒,实验结果显示,积极情绪低的被试患流感的概率为26.1%,积极情绪高的被试中仅为15.5%。
          由此,研究者认为,积极情绪不仅帮助我们从心理上恢复,走出不好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在身体上提升我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那么,积极情绪可以人为获得吗?本文提供三个简单且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感恩拜访
          Seligman等人(2005)最早提出感恩作为积极情绪的一种,感恩不仅直接对健康有益,它能减少个体的孤独感而达到降低致病率的效果。因此,他们尝试将感恩拜访纳入到积极心理治疗的方案中。首先,让来访者选择一个感恩的对象,这个人是一直想感谢,但没有充分感谢过的。其次,手写一封跟恩新,表达他/她对你给予了哪些支持和帮助,带给你怎样的益处和感受,感谢他/她。最后,鼓励来访者寄出这封感恩信。Seligman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被试幸福指数飙升,并且抑郁症状显著下降[8](见图1)。









(二)三件好事
          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意识地停下来思考自己所获得、所拥有的东西,能够帮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三件好事”的操作方法是,每天在睡觉前抽出固定的时间写下这一天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三件好事。当我们能够带着心满意足的心情安然入睡,那么我们也能够心怀期待地醒来。如果能够每日坚持,持续做下去治疗效果更明显。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尝试“三件好事”对提升来访者的幸福指数和降低其抑郁症状同样有突出的贡献[7](见图2)。
          
          
          
          
          
          
          
          
(三)助人自助
          助人能减少压力,舒缓个体的负面情绪。助人疗法简单来说,就是让来访者给别人的生活带去积极的变化。在助人的过程中,来访者的注意力就会从关注自己的厄运转而看见别人的苦难,从而打破负面情绪的循环,同时个体能够改变“整个世界只有我最糟糕”的负面认知。研究显示:乐于助人的青少年心理更健康,更活跃、更积极、更敢于迎接挑战[8]。帮助别人可以提升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积极,同时让我们觉得生命更有意义。
三、展望:积极心理疗法助力教育实践
    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如何借鉴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治疗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呢?
(一)眼里有光,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心理学研究者曾用实验证明:经常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学生更容易激发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并且对其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9]。因而,教师不以单一的成绩为标准,更多以赏识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眼里有光的教育者,总是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即使犯错,也能够陪伴孩子一起从错误里成长。久而久之,孩子无论遭遇任何逆境,都会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克服困难的,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于是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眼里有光、常怀希望的人。
(二)心中有爱,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源
          构建积极心理资源是积极心理治疗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研究者认为积极心理资源包括:能力、幸福、希望、情境、使命[10]。一个心中有爱的教育工作者会在教育实践中注重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学生更多自我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人的表现是自身特质和情境之间的共同函数,我们可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让学生相信“我掌握着我的未来”以及“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帮助学生看到人生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为自己做决定。每一种情绪都有其意义,消极情绪是为了保护我们活下来,积极情绪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好。一个心中有爱、有使命感的人才会把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更有动力。

参考文献
[1]?卡尔著,丁丹等译.积极心理学(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Alan Carr.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第2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9:序.
[3] 陈红,张婷婷.真正幸福论的实践:积极心理疗法[D].心理健康教育,2009,120,20-23.
[4] Rashid.T.(2015).Positive psychotherapy: A strength-based approach.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10(1). 25-40.
[5] 吕新燕. 积极心理疗法干预初中生自卑心理问题的个案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5.
[6] Cohen S,Doyle WJ,Turner RB,et al. Emotional style and susceptibility to the common cold [J]. Psychosom Med,2003,65(4):652-657.
[7] Seligman, M. E. Steen, T. A., Park, N., & Peterson, C. (2005).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5), 410.
[8] Post, S., & Neimark, J.(2008). Why goo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 How to live a longer, healthier, happier life by the simple act of giving. Random House LLC.
[9] 乾润梅. 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
[10] Biswas-Diener,R. (2010). Practicing positive psychology coaching: Assessment,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success.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