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巧设计,精益求精活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张志娟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学科的学习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张志娟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云南 昆明 650011)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历史学科的学习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习历史本身就有其重要意义。如今,历史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背诵史实,而是让学生以史为鉴,从先人中汲取知识,并且学习优秀品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反思
          学习初中历史,了解历史的背景、内容、意义,从中获得经验,将历史思维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然而,在当下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弊端,教学水平偏低。笔者从分析当下初中课堂现状,以及应对策略这两个维度展开以下思考。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
          历史以讲述事实为主,本身具有客观性,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形成“老师讲,学生听”这样单一额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缺乏师生互动,在课堂上的互动比较少。而且学生的缺少主动思考的机会,很难形成历史思维,也不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外加上教师可能课前准备不足,对整个课本所讲述的历史内容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导致教学内容没有连贯性,只是一节课一段历史节点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困惑,不会形成对历史过程的整体把握。例如,教师在讲唐朝的经济时,只是单纯讲解唐朝经济的繁荣景象,既没有联系隋朝的经济,也没有引申宋朝经济发展的情况,学生在朝代经济这一条线上没有整体的把握。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教师在讲解唐朝的经济时,没有讲解唐朝的政治、文化,这样学生没有形成对唐朝这一朝代的整体认识。
2、缺乏专业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今在应试教育背景的影响下,教师很容易以考试内容为主导。在课堂中讲述的内容也只是紧紧的局限于如何在做这类型题的时候可以得到高分。显然这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只会死记硬背,也降低了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缺乏学习历史科学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背诵上面,而不会深度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重要性,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也不会有相对应的教学体验。
二、应对教学现状的学习策略
1、创设情境,注重氛围
          创设情境,合理导入课堂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输入知识点。教师在引入课堂内容的时候,首先要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有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宋朝文化这一主题内容的时,教师可以先从几个问题引入,“同学们认为,为何宋朝的文化形式如此丰富?如果你们穿越回宋朝,你们可以做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提升了学生学习课堂内容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2、学生主体,多种模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学生是主角,而自己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这一观念,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为发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很多措施,例如,在学习完一个朝代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梳理时间线,标注重要时间点的重要史实,在头脑中形成这一朝代的整体脉络。学生在完成后可以互相交流,再修改,力求达到完美,最终在班级里展示,教师还需要批改,进行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变的多种多样,将不同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采用智慧课堂模式,利用多媒体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在网络上搜索相对应的视频材料,帮助学生加强对当时历史情况的理解,让学生有一定的代入感。初中生也会对这样的视频内容产生兴趣,提高课堂的专注度,以清朝的发展历程为例,教师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影视资料(尽量贴合历史),类似于《末代皇帝》,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录微课的方式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资料,教师从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角度的发展过程为内容,录出微课,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脉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薄弱的地方,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提供材料。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这一课题时,教师在讲解背景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或者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个人的想法,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这四个维度展开,教师提供史实材料,学生自己总结背景,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于生生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实现,例如,在分析其意义的时候,教师在一段讲解引导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动的方式得出最终答案。学生在这一过程,既进行了独立思考,也体验到小组合作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习历史的自主性。
3、结合时事,素质培养
                      学习历史是为了能够用发展的眼光来判断我们当前所处的国际大形势、大方向。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仅仅讲解课本上的知识是不足够的,需要与当下具情况相结合。在这两者的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今的开放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学习的目的,应用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在讲解《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这一课时时,可以与我们当下的形式进行类比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表达自己对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看法。再结合当下香港问题、台湾问题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找到了学习历史对当下生活的意义,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历史更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的有效方式。当学生了解到抗日战争的艰辛时,解放战争的努力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领导人不断探索的过程时,会更加感激现在的幸福生活,跟随党的脚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如今当下国际形势对中国并不友好,更需要青年一代的坚定信念,这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作用。
结语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知理”,由此可见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要十分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历史这一学科更有其独特性,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家国情怀,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汪文权.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情感读本》2016年.
[2]对初中历史深层次教学的践行与思考[J]. 梁小哲.  学周刊. 2018(08)
[3]初中历史专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寇斌.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