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菊香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铁城初级中学 528400
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智慧教育的推广,各种视频制作软件逐步被社会大众所熟悉,抖音、快手等手机自媒体十分发达。“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 法治资源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和义务等。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学资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托和载体,围绕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保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得到落实。在法治课堂上巧用法治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扩大信息容量,还可以使说教式的知识趣味化,使教学内容新颖生动、直观形象。
“凝聚法治共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二框。本框主要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在课前、课中、结束本节课的时候,我都巧妙地选择了法治教育资源,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新颖的候课欣赏,激活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凝聚法治共识”这一框题的第一个问题是法治政府,作为九年级学生,亲自与政府打交道的机会不是很多,不太能理解政府的工作内容和实质。因此觉得课文内容晦涩难懂,没有学习兴趣。针对这一学情,我选取了中共威海市委宣传不出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之一《法治歌》作为候课欣赏:“妈妈告诉我,法是斑马线,老师告诉我,法是高压线,游戏讲规则,天地讲方圆,法治讲依法治国大于天。法治是好人的护身符,法治是坏人的铁栅栏,删除假丑恶,点赞真善美,遵纪守法,国泰民安。”稚嫩的童音,精美的画面,一下子就酝酿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习兴趣,渗透了主题、创造了学习情境,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心,调动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
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法治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材是核心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充分把握教学目标和理解情境设置意图前提下,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凝聚法治共识》这个框题在导入的时候,教材选择“运用你的经验”这个活动: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教材举了5个例子:“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我在制作PPT的时候,把教材中提到人名全部换成所教班级学生的名字:“晓彤发现翠景道与富华道交界处红绿灯坏了、倩茹的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黄家杰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颖琪发现有人乱砍乱伐树木、你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虽然只是一个细微的改变,但是学生的参与度空前提高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自然而然习得知识、升华情感。
三、精选时政法治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思想性和人文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本质特征,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教材编写中涉及的事例、信息等有时会滞后,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思维,积极寻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鲜活的材料,使教材的知识得以扩宽和加深,教材内容也能有效丰富。在《凝聚法治共识》这一框中,在解析“为什么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这个问题时,我选取了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文章。在学习政府要依法行政这个内容时我选取了中共中央十九大报告的视频《建设法治政府》。为了拓展教材第52页相关链接“三张权力清单”我找了视频:浙江省建立“四张清单一张网”。在学习“厉行法治”这个内容时,我找了中山市“打黑除恶”的新闻视频。这些法治资源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思维状态,学习兴趣浓、精神面貌好,对所学内容理解得就会更深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自然得到提高,法治意识得到提升。
四、拍摄法治资源,助力法治意识培养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智慧教育的推广,各种视频制作软件逐步被社会大众所熟悉,抖音、快手等手机自媒体十分发达。“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我们的法治教育也在与时俱进。从2017学年开始,在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的指导下,我们学校的法治教育课题组参加了广东省中小学法治教育专题资源第一期、第二期的制作,已完成三个资源包的制作,我们也把我们拍摄的法治资源运用到我们的法治课堂中,这样的法治资源,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从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汲取营养,构建生活化的大课堂,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能够在5至10分钟的时间里完整地呈现一个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凝聚法治共识》一课中,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德治,学生是比较陌生的。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拍摄了一个微视频:学校德高望重的书法老师,在书法室用毛笔写孟子的名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看完视频的那一刹那,学生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时候,我再播放新闻: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学习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习主席的话: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从后来的达标检测题和拓展训练来看,法治和德治的关系这个难点的突破是成功的。老师们自己拍摄法治资源用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说是课堂改革的一个突破,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候课欣赏、课堂导入、创设情境、讲述故事,课堂总结等等。由于视频的参与者就是身边的同学、老师等,所以特别接地气、特别有亲和力,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助力法治教学课堂,助力法治意识的培养。
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集理论与实践以及必要的政治、法律学识于一体综合性工程,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研究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要主动担当法治资源的有心人,创造性开发和利用资源,坚持用资源服务法治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①《文化研究》2018年3月
②《高分突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