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互学,让亲情温暖相伴   ——以“我来学本领”为例谈隔代教育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 刘旻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

           刘旻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一、缘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推给了老人,这些祖辈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样的确让年轻一代的父母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去忙工作,但由于隔代亲,祖辈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过分保护、包办代替等溺爱现象,也容易出现由于代沟、沟通不良、祖父母教育能力有限,出现只养不教的现象。那么如何让家长在懂得隔代教育利弊的同时能更好的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解决隔代教育的方法。借本次“你好,寒假”项目研究方案的东风,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一年级8班开始了“隔代互学”研究,营造寒假生活新样态。
          二、归因分析。
          (一)寒假生活主题单一。
          1.内容局限。
          寒假期间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春节,备年货、贴春联、看春晚、拜年等习俗已深入人心。往年的寒假都会有小课题研究等一些实践活动,但是基本都是围绕春节展开,贴春联,包饺子,诵童谣一类,内容较为单一。人员参与的虽然比较普遍,研究价值恐需商榷。
          2.形式单一。
          往年的小课题研究几乎都是学生按照习俗,动手实践,各自在家感受年味,所以呈现的美篇皆是“一家之言”,形式略显单一。本次寒假采取了新的项目研究方案,愿打破这样的局面,让更多的人合作共长,互学共做,真正开启“你好,寒假”项目研究新样态。
          (二)隔代教育成因分析。
          1.调查分析。
          隔代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2019年,由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发现,在调查的20083名老人中,66.47%是隔代抚养者,在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种情况可能更严重。隔代教育成了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一种现实存在。
          2.社会因素。
          中国人向往的晚年生活是“儿孙满堂,承欢膝下”,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祖辈自然认为帮助儿女照顾孙辈是理所当然。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赋闲在家的老年群体也会越来越多,退休的老年人拥有充足的时间满足孩子对陪伴的需求。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父母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也加大了,他们不仅要赡养老人,还要抚养两个孩子,更加难以兼顾工作和生活。因此,将孩子托付给老人也是形势所趋。
          在隔代教育过程中常会出现祖辈思想观念老旧,他们更关注孩子在生活上的需要,缺乏对孩子亲子关系的需求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加上“隔代亲”的缘故,祖辈和父辈之间由于教育观念不同而易产生矛盾,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那么“隔代教育”如何发挥它的优势呢?如何在“互学共做”中寻找隔代教育的支点呢?
          三、实践重建。
          寒假前期,我便利用一次班队活动课给孩子宣传了小学第一个寒假如何有意义的度过,分享了几个项目研究方向。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还小,我便利用班级家委会,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没想到家长们很是支持,有的家庭也正想通过本次活动学习隔代相处之道,也算是真正做到从家庭中来,到家庭中去。
          (一)活动策划。
          在和家委会的商讨策划中,我们逐渐形成策划方案。经过前期调查,发现爷爷奶奶身上的优点,最想跟爷爷奶奶学什么技能。很多孩子畅所欲言,经搜集整理,发现他们对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游戏和厨艺非常感兴趣。

于是将研究核心放在“隔代互学共做”上,在与长辈的互动中,学习祖辈的儿时游戏,学习制作各种各样的包子,体验不一样的寒假生活!
          附:活动策划方案
          项目              内容
          小队前期调查
                        1.爷爷奶奶的优点。
          2.我最想向爷爷奶奶学习的技能。
          小队成员及分工              人员分工:言妈妈负责整个策划方案,畅妈妈负责拍摄整个活动所有美好瞬间,赫妈妈负责制作美篇,其他参加人员思考研讨沙龙“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平衡点”。
          小队研究方案    八点半集合,活动:翻花绳。
九点半:开始制作卡通包。
十点半制作柠檬蜂蜜花茶
午饭休息
下午一点:上楼讨论活动的主题。
下午两点:陪孩子们看电影
          小队研究预期结果              孩子们学会蒸卡通包,翻花绳、做花茶。祖辈和父辈知道更多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好方法。
          (二)活动反馈。
          有了前期的精心策划,活动开展的格外圆满。
          活动结束,小组成员们意犹未尽,收获充实,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翻花绳、蒸卡通包和做花茶,还发现了爷爷奶奶的多才多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淳朴、无私与勤劳。祖孙俩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父母在一旁加油、鼓劲、指导,浓浓的亲情不断升温。“互学共长”以其独特的方式增进了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情,给家庭创造了别样的幸福年味。不管是父辈还是祖辈,深感本次活动是蕴藏着一个家族的优良家风、蕴藏着学生与长辈的亲情互动,也期待这样的活动能定期开展,也希望更多的家长加入进来。
          活动后家长们的收获分享:
          心爸爸:找对理由
          在养育上和老人产生分歧时,不要在问题表面争论不休。如果有科学依据,不妨将反驳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础上。这样既体现了对老人尊重,又容易让老人接受建议。毕竟,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愿意孩子越来越好的。坚信这一点,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据,老人一定也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
          言外婆:善意的谎言
          很多矛盾,有时候只需一个玩笑、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能轻松解决。尤其是对于物质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节俭过来的,当看到为孩子花费过高时,会觉得不值。此时不妨来个善意的谎言,使其安心。比如,给孩子用稍贵些但是品质高的用品时,不妨跟老人把价格说得便宜一些,或者尽量说是打折、特价、单位发的、朋友送的等等。
          言妈妈:老幼兼顾
          年轻父母想说服老人时,往往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去说,比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但这样的说法容易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因此,在和老人讨论养育问题时,不妨老幼兼顾,既为孩子考虑,又为老人着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问题,也许事情更容易解决。如果遇到强势的老人,你可能无法说服他,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那么就不妨以柔克刚,让老人体会到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三)后续活动。
          新基础强调长程视野,活动结束后,还设计了“我来教本领”的后续活动。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可以教爷爷奶奶们些什么呢?比如我校的特色课程——器乐进课堂,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乐器是陶笛,可以教给爷爷奶奶;还可以教他们用微信支付、玩微信视频、用手机导航、网上购物等等,让他们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有的仅是爱。回想本次活动,从前期宣传策划,到确定组织牵头人、具体活动策划方案、活动实施过程、成果反馈,层层基于学生,服务于家庭,只有从学生中来,才能有学生的参与和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