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课外探究之帆,筑科学素养之梦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 刘艳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学科

          刘艳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德彪小学,吉林 长春 130200)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讲授,还要同时带领学生们开展课外实践教学,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验证,从而实现科学知识的“用于生活”。同时,在开展课外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探寻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外探究;科学素养
          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科学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当下,大多数教师都做到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课本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科学素养。但是,教师对于学生实践科学素养的培养还是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精神的指引下,在潜移默化之中将生活现象与学习对象联系起来,发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规律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科学素养。
一、引入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科学本就是充满趣味性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科学的这一特点,在“趣味性”上作文章。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处于对世界很好奇的时期,对万事万物都满怀着好奇心,若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学生们更愉悦、更热情地投入到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去,而引入趣味游戏就是一种可行之策。
          在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教学中,引入趣味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们的效率更高,并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执教“分子运动”这部分的内容时,笔者先为学生们简要介绍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在讲的过程中,笔者明显发现有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神了,在讲完后很多学生都是一脸茫然,甚至有些学生昏昏欲睡。于是笔者便将学生们分成了若干小组,并组织他们开展趣味游戏实验:冷热墨水。笔者为每组学生发放了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和一瓶红墨水,并指导学生们往两个玻璃杯中分别滴入墨水,观察墨水在水杯中的扩散速度,从而得出“热水中的水分子比冷水中的水分子运动得快”的结论。通过这个趣味游戏实验,笔者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并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并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科学的趣味并对其产生旺盛的求知欲,进而让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
          通过引入趣味游戏,可以在极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对科学课外探究的兴趣,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科学学习和探究中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自身兴趣的指引下,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开展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很多学生的科学理论知识学得很好,却不太愿意去亲自动手实践。而动手操作能力又是小学科学学习中至为关键的一种能力,也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动手实践能力,学生才能更大胆地去思考、去验证,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时,应当多鼓励学生去动手实践,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包容和尊重,告诉他们不要害怕犯错,从而使学生具有敢于实践的勇气和大胆创新的魄力。例如:在执教“风向与风速”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决定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去亲自测量风向和风速。在此之前,笔者先为各个实验小组布置了一项任务:小组成员合力、亲手制作一面小风旗和一个风向标,并进行小组间的一个简单评比。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各个小组内部的分工都是井井有条,有人负责测风速、有人负责测风向、有人负责做记录,最后各个小组都圆满完成了实验任务。在这次的实验全过程中,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合力动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小组成员的交流沟通,并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而开展评比环节更是激发了学生们的斗志,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学生们在这次的课外实验探究中,都是收获满满。
          鼓励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动手实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还能实现学生们之间的分工合作、加强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们更切身地去贴近科学探究本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收获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在动手实践中使自己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科学本就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科学的本质就是致力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因此,若教师在开展科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探究科学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在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想有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科学学习,可以考虑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发力,共同进行课外探究。例如:在执教“浮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家里和父母一起观察:哪些地方存在着浮力?学生们便会意识到原来洗菜的时候漂浮在水面上的菜叶就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还有,在执教“水蒸气”这部分内容时,家长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的热水壶烧开水,就会真正理解什么是水蒸气;在执教“冰晶”这部分内容时,家长和学生一起观察家中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明白冰晶与霜花的形成密切相关。家庭仿佛是一个小型实验室,父母和孩子能够在家里观察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科学小知识,在家中就可以开展奇妙有趣的科学之旅。在这个旅程中,学生们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教师和父母的引导下,将课上所学巧妙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了自身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
          在课外探究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能够在生活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在课外探究的过程中巧妙借助家长的力量,实现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发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若想在课外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联合多方力量。它既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扬课外探究之帆,筑科学素养之梦”。
参考文献:
[1]许高先.创新科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02.
[2]陈洁.基于“综合、实践、探究”理念的馆、校、家合作小学科学教育活动——家庭科学实验开发实践[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5(04):46-53+95.
[3]左献雄.综合实践与小学科学课堂的融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