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作中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高超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高超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阶段随着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恶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活动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这就需要科学通过环境监测技术来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章丘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山东章丘  37111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阶段随着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恶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活动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这就需要科学通过环境监测技术来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进行。基于以上,本文首先概述环境监测技术,然后分析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及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
        当前,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效果较为显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工业污染、垃圾未能及时处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满足环境保护的内在需求,生态环境部门必须加强环境监测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的监测能力,合理运用专业设备,不断提高数据处理和利用效率,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的稳定提升。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指采取各类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然后用数据反馈生态环境的特征,能够有效地帮助后续环保措施的制定。在最初的发展中,环境监测只是简单的取样,但是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环境监测的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现代的环境监测中,可采用化学和物理等方法对环境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污染源,对于控制污染和改善污染都有着重要的帮助。当下我国正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因此更要有效地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2常见的环境监测技术
        2.1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环境监测过程中,生物监测技术是当前应用比较普遍的一项监测技术,具有操作容易、准确度比较高、监测直观且速度比较快的应用优势,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中,能够获得相对来说比较理想的监测成效。具体来讲,通过生物监测技术,主要指的是微生物学、分析生物学等一些其他类型的学科与化学工程、计算机技术融合起来的一种综合性技术产物,该项技术的应用原理就在于通过生物大分子标记物监测和PCR两种技术同时使用,以此来获取到比较全面的环境监测信息,同时对当前监测的环境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预警,从根本上来保证生态环境处于健康稳定状态。
        2.2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
        当前,卫星遥感技术广泛应用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同时,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卫星遥感技术需要使用光谱扫描仪、合成孔径雷达等配件。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可监测沿海悬浮泥沙的含量及扩散概况,监测工业排污时,效果十分显著。
        2.33S技术的应用
        对于环境监测技术中3S技术,具体指的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这三项技术综合起来形成一种环境监测技术,相比较于其他类型的监测技术而言,3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环境监测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以及运用方面的能力更具优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准确获取到与进行监测环境相关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在短期内将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进行高精准处理,通过以上来实现对环境监测信息的数据量化处理。从整体上来看,该项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除可用于大气、土壤的环境监测中,还可以将其用于对水资源的质量监测和管理工作中。将3S技术用于水资源管理中,能够尽其最大能力获取到与水资源质量有关的所有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来进行水资源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对水资源进行相应的环境监测和评价,最终获取到比较全面的水源信息。一般来讲,关于水资源监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水资源监测进行评价、监测当前水体沼泽状况、分析当前生态耗水变迁情况、检测水体是否存在富营养化等。除以上之外,还可将3S技术用于湿地环境监测中。

因此,科学应用3S技术,能够最大限度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准确、更为全面的监测反馈信息,为之后在环境治理、美化、布局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具科学性、可靠性的依据。
        3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为了有效解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问题,要依托法律来提高执行力。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如果有法可依,就能将相关的质量控制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不仅有效发挥威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让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步入正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可以结合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在政府部门从上到下形成深刻的认识,严格把控环境监测的各个步骤,切实发挥环境监测应有的作用,以此来有效进行环境监测的质量把控。
        3.2合理选择控制样品
        环境具有多样性特征,因此,在环境样品采集工作前,工作人员应先完成现场勘测工作,合理选择采样,充分保障采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严格依据操作的流程采集样本,合理设置设备和仪器,确保采样质量及数量均可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采样后要加强样品存放及保管,准确客观地记录各项数据信息。
        3.3建设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和生态监测网络系统
        要想确保环境监测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其根本基础就在于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同时这也是对环境中突发性污染事故处理的根本保障所在,更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健康稳定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基于以上,我国在有关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的相关通知中明确指出:我国在对各级各类环境进行监测后,最终产生的数据信息要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共享功能,在发布环境监测信息时也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统一发布;在进行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制定时,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污染实时情况、对环境监测技术提出的需求以及对生态环境进行环保管理提出的需求等进行,并将其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两者连接于一体,然后环境监测总站会将各地区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整合起来,若其中某个地区环境监测工作出现突发事件时,就可将测管联动、部门会商等工作机制启动,以便于在最快时间有效解决突发事件。对于环境预警监控体系的建设,应是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作为基础进行的,然后借助大数据平台的功能来分析环境监测数据,以此来实现自动预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更科学化规范化对环境管理以及环境风险防范起到引导性作用。
        3.6加大资金投入与人才投入
        环境监测的质量把控离不开资金投入与人才投入,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与人才投入的力度,一方面,购买先进的设备,为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可和高校开展合作,针对性的培养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就能让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具备良性发展的基础,进而结合实际的社会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是对于人才培养方面,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增强队伍的综合素养;其次,在实践中持续学习和培训。通过这些措施,就能让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队伍逐步成长起来,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来把控环境监测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改善环境污染,而且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应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积极引入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同时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贞,贾伟伟.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科技(综合),2019(7):0425.
        [2]孙玉红.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34):41~42.
        [3]高小凤.浅谈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8(8):241~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