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成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王素萍
[导读] 摘要: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事关全面小康的进程,事关群众福址。
        中共射阳县委党校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事关全面小康的进程,事关群众福址。盐城市脱贫攻坚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更应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做好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就要在找准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上下功夫,特别要在提高站位、一户一策、增加收入、建章立制上见成效。
        关键词:盐城   巩固提升  经济薄弱村  成效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作为江苏欠发达地区的盐城,在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工作显然是全市脱贫攻坚的短板,如何有针对性地补齐这块短板,保证盐城不拖江苏乃至全国后腿意义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现经得住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小康,这就要求集体经济薄弱村不仅要解决短期脱贫问题,更要解决好“扶上马,送一程”的长效机制问题。本文拟对提升我市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成效进行研究探索。
        盐城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现状分析
        当前全市上下都已进入脱贫攻坚工作的冲刺阶段,在冲刺过程中,为了防止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掉队,有必要对其脱贫攻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思想比较重视,但随大流往前趟的思想普遍存在。据向部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村干部了解,他们普遍都认为脱贫攻坚工作十分重要,但对如何针对本村实际把脱贫攻坚的冲刺速度提起来,缺乏深入的思考。许多村干部都认为上级怎么部署,他们就怎么做,普遍存在随大流的思想,有的甚至有麻痹松懈思想、厌烦厌倦情绪。
        2.组织比较有力,但“被小康”不实干的想法依然存在。总体来说,经济薄弱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是明显的,但调研中我们感到不少村干部对待脱贫攻坚的态度就是捱时间,混日子,等着和全国、全省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种消极等待,不担当 、不作为,等着“被小康”的思想在经济薄弱村大有人在。
        3.机制比较健全,但搞形式玩噱头的做法仍然不少。据了解,目前经济薄弱村普遍建立了脱贫攻坚的摸底机制、重大节日送温暖机制、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机制等。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仍有不少村在脱贫攻坚中搞形式主义花架子,有的配合机关干部走过场,虚假上传照片;有的明知冬天栽植树苗等一些帮扶措施不实用,仍然一意孤行装样子;有的只注重修房子、通自来水等硬件设施的改善,不注重扶志和扶技等。
        4.底数比较清楚,但被扶贫不满意的群众也有少许。总体来说脱贫帮扶工作在不停地“挤水分”,帮扶对象的底数越来越清,留下来的大多是无劳、无智、无人赡养的低保户、特困户。尽管如此,走访中也有少许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帮扶工作不太满意,主要表现在:建档立卡贫困户极易返贫致贫,缺乏“扶上马,送一程”的长效机制;机关干部帮扶大多是送钱送物送温暖,很少有送技术送岗位送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对短期脱贫的问题比较满意,但对长期有稳定的收入心中无底[1]。
        (5)“两不愁、三保障”虽然基本能够实现,但离高水平全面小康差距较大。目前,全市帮扶对象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但也有个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房改造刚刚纳入实施计划,也有个别建档立卡贫困户随时可能因重病返贫,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两不愁”上相对较好,在“三保障”上相对较弱,在盐城即将启动现代化的前夕,如何解决经济薄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过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已刻不容缓。
        二、盐城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经济薄弱村的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脱贫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受益者来说,以下几个问题需引起重视。
        1.思维僵化,习惯“一锅煮”。经过一段时间的脱贫攻坚,目前的短板主要集中在经济薄弱村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可是就县镇和帮扶机关来说,依然存在“一锅煮”的问题。一是工作政策制订上存在“一锅煮”。体现在经济薄弱村和其他村一样,不同的经济薄弱村之间的政策也一样,帮扶的单位也未根据经济实力,做到强单位与弱村挂钩,结对帮扶的针对性较差[2]。二是帮扶目标上存在“一锅煮”。在保证“两不愁、三保障”,保障脱贫奔小康的前提下,对每个经济薄弱村的每一户脱贫目标制订得不够明晰,不够详细,不能体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三是帮扶措施上存在“一锅煮”。纵观整个帮扶体系,我们机关和干部更多的是送温暖,逢年过节给个200-300元,或送点米面油肉等物资,很少有长效扶贫的举措。
        2.缺乏担当,执行能力差。总体来说村居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做了不少工作,但面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重任,有些村干部在工作上存在不敢担当,不肯作为的问题。一是破罐破摔,主动“舍弃离”。据了解约有8.2%左右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干部对脱贫攻坚的政治站位不高,对真脱贫脱真贫思想动摇,有的对脱贫工作心灰意冷,以“老子不服侍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祖宗了”为行为准则,破罐破摔,有的对脱贫攻坚工作不再热心,主动“舍弃离”,完全丧失了一个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应有的思想境界[3]。二是思想消极,等着“被小康”。据了解约有23.4%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干部缺乏主人翁的担当意识,他们有的认为脱贫是上级的事,自己的职责就是带带路,配合上级部门提供些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有的以本村是经济薄弱村,以集体经济薄弱作为做不好脱贫工作的档箭牌;有的抱着“被小康”的心态,认为反正是“早晚关门,一起天亮”,工作与不工作最后结果一个样。三是能力匮乏,强调“自生长”。调查中发现约有60.35%的村干部对如何帮扶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胸中无数,多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干部的帮扶中处于“散养”的“自生长”状态。有的村干部有心帮忙,但能力和威信一般,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出的建议得不到采纳,反过来又挫伤了工作积极性;有的村干部有能力有本事,但根本没有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当作亲人,脱贫工作在他这儿,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有的表面负责,但在帮扶举措上常常机械照搬外地的做法,造成本村“水土不服”,反而加快失去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任。
        3.慵懒散漫,习惯“等靠要”。通过对被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样本分析,发现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习惯于“倚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几年的帮扶养成了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坏毛病。一是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荣。在一些经济薄弱村,我们发现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是想着自己怎么想办法快速脱贫致富奔小康,而是害怕既得利益的丢失,紧紧捂住自己“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二是以等靠要为主。纵观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的家庭收入主要就是机关干部的帮扶和上级扶贫政策给予的补助,通过自身劳动就业所得微乎其微。三是以懒散玩为先。有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本身就是“二流子”,好吃懒做,有了帮扶体系后,整天躺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上睡大觉,有的赌性十足;有的喝酒成瘾;有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事。


        三、巩固提升盐城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成效的主要做法
        巩固经济薄弱村脱贫成效,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重点,掯实措施,建好机制,针对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和落实清单,保证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1.提高认识,全力冲刺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是一场载入人类史册的减贫战役,我市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不斐的成绩,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是一项严肃政治任务,必须“缝密针脚”,坚决遏制随大流、被小康,以一鼓作气的信心打赢最后的总攻。我们应牢记脱贫攻坚“两个确保”目标不动摇,不推不拖,不等不靠,把我市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这块短板补齐补牢补实在。
        2.抓住重点,全面扫瞄经济薄弱村和所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短板。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我们应聚焦最不托底的地方、最不放心的环节、群众反映最多的领域,查漏补缺。一查目标进度。全面盘点剩余脱贫任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帮什么的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持续增加收入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上,确保减贫任务全面完成。二查疫情影响。重点评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稳岗就业、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方面是否受到重大影响,确保各类损失有效弥补。三查返贫致贫。抓好返贫致贫的动态监测,把“一全员四托底”的保障底线兜牢,把可能发生返贫致贫的途径想清。四查短板弱项。着力解决农房改造慢、村集体收入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差等经济薄弱村的共性短板,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公共设施布局优化。
        3.多管齐下,全力打好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脱贫攻坚进入最后总攻,我市贫困存量虽然不大,却是最棘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必须多管齐下,才能收到实效。一是采取“N+1”模式全力攻坚。针对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过去一对一帮扶见效慢的实际,在原来帮扶人员、帮扶责任不变的基础上,脱贫攻坚牵头部门应重新部署力量,将人脉资源广、致富门路足、掌握政策熟的机关干部选配到贫困户家中,形成“N+1”的帮扶模式,通过多帮一,众扶一,清单交办、整改销号等举措,举全县之力让贫困群众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4]。二是探索“N个专项联合支部党员+帮本行业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合力攻坚。经济薄弱村的脱贫攻坚,不能固化原有的思维,必须以镇为单位,打破条块、隶属、地域等限制,通过建立种养植、外出务工、兜底保障等N个专项联合支部,构建“N个专项联合支部党员+帮本行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模式,通过建强“党建链”,努力啃下“硬骨头”,举全镇之力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三是采用网格锁定法悉力攻坚。每个脱贫户都生活在一个网格中,通过选好网格长、配好网格员、派好督查员等“一长两员”措施,明确“一长两员”工作职责,举全村之力悉力做好经济薄弱村的脱贫工作。网格长主要负责对脱贫工作中的盲区盲点进行“查摆、研判、派单、整改、销号”;网格员主要负责对派单户“全面回头看”,通过对网格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绕房一圈查三室、看卡查袋问产业、“三率一度”全达标进行检查,确保“全见面,户户过”,全销号;督查员主要通过“理论教+口头讲+现场学+入户查”的工作方式,主要督查工作安排是否有交代、问题交办是否有着落、整改落实是否有回音、脱贫帮困是否真见效[5]。
        4.壮大实力,全力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优质公共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经济薄弱村脱贫工作,提出村集体年收入不低于18万元目标,一些村也通过努力确实降低了债务,但经济薄弱村的“自身脱贫”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只有村集体“脱贫”了,才有能力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能力。一是降债清权堵洞增收入。对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村合同、村产权等情况进行“回头望”,尤其注重已经承包出去的土地、鱼塘、虾池、苗圃等资产,查合同是否到期,是否兑现,否存在漏洞,思集体经济的增长来源。申请扣减冲抵一批坏帐,有效降低村集体债务;制订专门收债方案,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尽量收齐收足各项债权,增加村集体收入;中止一些承包价格过低、时间过长的人情合同,迅速堵塞合同漏洞,为集体增积累降债务。二是收回承包地以外的荒废集体土地增收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利用闲置的边角地和废弃地,举办村集体农场,提高集体收益;结合农房改造工程,将原有危旧房、废弃的猪圈、厕所和小棚子拆除,结合土地复垦项目,将多出来的土地收归村集体二次发包;推广联耕联种,村集体收回多出的田硬、沟塘土地。将上述土地进行整合,对外发包,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组织服务提成增收入。村集体成立电商服务、劳务输出、苗木服务等多个有偿服务组织,将村里的闲人组织起来,充分利用村信息集中、信任度高等优势,在各类服务中适当提成实现村集体收入的增长。四是办好物流服务增收入。充分利用村集体组织靠近主干道和大河边的优势,通过发展租赁场地或参与合作等物流服务方式,增加经济薄弱村收入。五是文旅融合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与旅行社合作,组织外地游客参加本村湿地旅游、文化旅游、体验旅游等,让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带动村办服务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村集体收入的增长。
        5.注重实效,构建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脱贫攻坚工作易反复、难巩固,必须通过构建长效机制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一是利用好消费扶贫机制。众所周知,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最有效的扶贫方式。消费扶贫一头连着农产品的生产者--贫困群众,一头连着农产品的消费者--帮扶人员,消费扶贫既具有公益属性,又具有市场属性,它让贫困群众的产品有了销售的渠道,既可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又能让亿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扶贫行动。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好消费扶贫这一机制。二是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奖补机制。市县出台《就业扶贫“星火计划”实施办法》,规定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通过务工年收入达到一定标准,经过审批后,县财政部门给予奖励。以户为单位,家庭年务工收入达到10000-30000元,分别奖励相关家庭500元--1500元,奖励1500元封顶。出台《产业扶贫“星火计划”奖补办法》,激励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实现户户有增收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发展产业年净收益6000元以上的,按照净收益5%给予奖励。奖补从300元起始,奖补上限最高为1500元。两个“星火计划”实施,可大大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间树立“致富光荣、懒惰可耻”的价值观,激励建档立卡贫困户比发展、拔穷根[3]。三是建立返贫风险监测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易致贫边缘户的监测,及时将有关信息录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筛查预警机制,构建返贫“红黄蓝绿”色返贫风险提醒机制,对红黄蓝色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尽早干预,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对返贫致贫风险预警比较大的家庭,党和政府应及时落实对应帮扶政策,做到应兜尽兜、应保尽保,确保脱贫不稳定户不返贫、边缘易致贫户不致贫,着力巩固提升我市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四是构建突发事故保障机制。建档立卡贫困户最怕意外的天灾人祸,重病住院,这是返贫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等再度返贫,建议各地财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经济薄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涵盖意外身故、意外伤残、重大疾病等多种保障的“合家欢+扶贫保”,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切实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户抗风险能力,切实解决发生意外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燃眉之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上一道管用的“保险”。
        参考文献:
        【1】张兴俊,王焕文.科学种植苦豆 助力乡村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3):60-61.
        【2】吕逆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实施的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9,0(4):34-36. .
        【3】吉则尔夫,郑祥江.产业扶贫视角下农村“插花式”贫困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20(1):103-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