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郑晓丽
[导读]

郑晓丽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教研室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08-01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课程四大领域之一,这一领域的活动能让学生经历知识与行动的转化,认知与探究的融合;感受学习与生活的统一、内容与空间的拓展,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生活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成功智力的发展和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作为教研员,必须服务于一线教师,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教学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形成以下教学策略。
         一、精选活动内容,确定实践主题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内容可以以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但是,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活动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现成的材料,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来因地制宜选择一些学生既熟知又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同时结合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来组织一些素材,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更为广阔和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
         如:第二学段我们开展了“我为环保出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首先,通过对废品的收集、数据统计,分类整理并制成统计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增强学生数学意识。最后,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和劳动观念。本节实践活动课是在全班学生广泛开展回收废品的社会活动并取得很好的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上教师从不同角度带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研究劳动成果的社会效益,把德育、创新教育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形式。学生通过大量地对劳动成果(回收废品)进行统计及有关的计算,会领悟到在生产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较好地起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观察世界及研究实际问题作用。 这节课显著的特点是成功地组织学生两次实践活动。一是利用统计表具有对同类数据的明显对比性,激发了学生以不甘落后的心态积极参与废品回收活动,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培养能力的目的。二是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尝试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这节课从几个侧面对劳动成果进行计算、联想、推理,深化了思想品德教育。实实在在地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创造世界的观念,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为社会作贡献的精神。
         二、丰富活动形式,开展多种实践
         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小调查、小制作、小实验、小游戏、小课题研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研究,为实验教师提供了整体把握“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知识领域的教学支持。
         例如:一年级根据孩子的年龄小,能力弱的特点,我们在认识了图形之后安排了《有趣的平面图形》数学实践活动。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利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等创作生活中的事物。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图形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到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二年级在学生学习了观察物体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为主题,开展了实践活动,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各种物体并将所观察到的画下来。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小正方体,还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物体,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了对称图形之后,又以“美丽的对称图形”为主题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利用剪刀和彩色纸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更为深刻和广泛了。相信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体会到了数学的美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又比如:部分内容的学习由于概念比较多,老师引导学生以“整理复习”为内容,通过制作小报的方式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整理,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了复习的方法,养成了定期复习的习惯。由于学生比较大,能力比较强,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进行自选主题的实践活动。以“怎样存钱利息多”、“小船在南岸还是北岸”、“奥运会中的百分数知识”、“百分数的比”等内容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也学会了如何自主进行实践活动,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肯定会主动到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优化活动组织,提高实践效果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步骤主要包括:确定主题——活动引入——活动组织——活动开展——活动评价——拓展提升。
         《想一想、摆一摆》一课,采用情景式的复习,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操作式地探究活动中学生尝试分工合作,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在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经历学习探索过程的快乐。教学设计新颖别致,层次分明有变化,探究规律到位。
         《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围绕怎样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既告诉学生怎么动手去验证,也不随意放开让学生盲目的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量一量——拼一拼——分一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过程中不仅探索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的问题还经教师引导和拓展,探索出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的内角和,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谁的体积大》一课,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的开始让学生用同样的纸卷成不同形状的圆柱,猜想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学生的兴趣很高,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动手操作,为后面展开探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课中两次操作活动层次都遵循了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制作年历》一课,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制作年历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小组讨论与整理 、全班交流注意点、总结归纳的过程中知道年历的结构,懂得看年历,初步掌握年历的制作方法,会用简单推理的方法制作年历。通过动手制作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深入研讨,我们看到了学生地位从被动到主动,教师从传授到指导,活动目标从注重知识为主的单一目标到注重能力为主的综合目标,活动内容从以间接知识为主到直接经验和体验为主,活动空间从封闭到开放,活动过程从实践到认识,活动形式从单一到多样。教师和学生的变化让我们在感到欣喜的同时,又引发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