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刘菲 单宏志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生物作为高中阶段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征,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和落实。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

刘菲  单宏志    吉林省白山市第七中学协力校区  134700  吉林省白山市第十四中学  134702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生物作为高中阶段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征,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和落实。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核心素养;探究意识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57-01

        接下来,本文将首先解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从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等几个方面,对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
        一、关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
        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和品格,对学生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非常关键,属于综合素质的范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和意义的体现,是学生通过某一学科的学习,具备的具有本学科特质的必备能力和品格。就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来说,就是在向学生传授生物基本知识概念、研究原理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生物逻辑和推理能力。具体来说,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
        (一)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方面的科学探究,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可以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科学探究是从产生疑问或问题开始的,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并产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生物教师要通过设计问题、设置疑问,让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探究学习。要支持学生大胆猜测、敢于质疑、勇于创新。通过问题的引导,激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生物学科知识。
        比如,在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章节中《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课,以“自主合作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并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体验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步骤。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围绕教学任务目标来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


如,DNA和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用哪些同位素对噬菌体进行标记,就可将蛋白质和DNA彻底分开?科学家为什么能成功地揭开遗传物质的神秘面纱?在设计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并探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体验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学会分析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学,最终目的都是要学以致用,高中生物学科也不外乎如此。因此,高中生物学科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作为了核心素养主要内容之一。但是高中生物学科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涉及到微观世界的知识比较多,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方面比较困难。面对生物学科教学的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把生物学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践价值,继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比如,在高中生物《人与环境》章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了解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分析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具体教学实施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引入具体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如人类频繁活动造成很多物种灭绝,工业生产导致环境污染等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人类活动有的会破坏生态环境,有些活动会拯救和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活情境的带动下,使学生了解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高中生物是实验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实验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促成部分。通过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探索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研究分析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一是,要确定通过生物实验要达成的目标任务。要让学生了解生物实验的目标、内容,以及要验证的结果,使学生做到心里有底。二是,制定实验计划,做好充足的实验准备。认真准备好生物实验需要的材料和器具等,合理编制实验的方案和计划,保证生物实验的顺利进行。三是,做好生物实验的指挥和操作。也就是控制好实验的过程,要做到认真细致,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达到预期实验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让学生具备生物方面的学习和观察方法,以及社会责任意识,掌握分析、探究生物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用所掌握的生物知识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高林冕.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01):82-83.
[2]张淑霞,刘婕妤.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9):28-29.
[3]钱晓康.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J].新课程,2020(15):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