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真爱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期   作者:程琳
[导读]

程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孟家中心小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23-01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是教育中“以才服人”、“以德化人”的重要性,这固然是正确的,但在德育教育中忽视情感作用,也失偏颇,往往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教育应该是充满情感、洋溢爱心的神圣职业。教育者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努力形成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将教育融入到情感的交流之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这样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新任是德育教育的前提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告诫过青年教师:在任何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在学习上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相信他们都有养成良好习惯的意愿;对于偶有犯错的学生,相信他们是愿意改正也正努力改正;对于身上存在毛病的学生相信他们是可以改正的等等。教师如果将自己对学生的这种信任在教育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就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与别的学生一样有才能,才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就会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例如,班上有个女同学经常偷拿同学的作业来抄。有一天晚上,她的同桌打电话告诉我,说他的作业本丢了,据他分析,肯定是这女孩拿了作业本。尽管他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我对他说:“第一,没有足够证据,不能光凭分析,否则会冤枉头同学的;第二,如果真是她的话,给她个机会让她主动承认,不要在班上嚷嚷,否则不利于她改正错误。”第二天晨会课时,我在班里说:“我们班有位同学丢了《语文指导丛书》,也许是有同学不小心拿错了,如果发现拿错了,现在赶快还给他,同学丢了书很着急的。”同学们面面相觑,没人动。我又接着说:今天上午第三、第四节我有课,我希望、也相信这位同学的《语文指导丛书》会悄悄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结果,我第四节课下课回到办公室,看到了一本《语文指导丛书》静静地躺在我的办公桌上,在书的下面还有一本“星星月亮”谈心本,翻开一看,果真是那小女孩的,上面写着:“刘老师,谢谢您!我知道您是在给我机会。其实本来我早就想还给他的,可是担心同学们说我偷的,不再相信我。我今后不会再做这样的事了,我知道我错了,希望你能原谅我,我一定会改好的。”刚好第二天开家长会,小孩担心我会告诉家长,在下午放学前又交了张纸条给我,很诚恳的向我认错,并请求不要告诉家长。于是我就把他留下来,跟她谈了很久,帮助她认识到自己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也让她充分感受到老师对她的信任。由于我的信任,她不但改掉了这个坏毛病,而且在学习上也积极多了,对我也更加信任,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向我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友好信赖的氛围,多给学生赞扬与肯定,因为赞扬与肯定像温暖人心灵的阳光,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它。
         班上有一男生,开学初我发现他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早读和平时上课很少开口读,上课经常做小动作。


我找他谈心,了解到他爸爸是单位的骨干,妈妈在外省打工。爸爸照顾他的时间少,使他更想念在外工作的妈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对他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经常找他谈心,了解他的思想、生活、学习动态,对他的点滴进步充分给予赞扬与肯定。发现他主动捡起地上的一张纸,我发动全班向他学习;发现他在早读和平时上课大声认真的朗读,我要全班同学跟他比赛;发现他作业认真了、课堂表现积极了,我在《家长练习本》上向他的家长报喜。经常受到表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他也变得开朗了许多,临近期末的一天,他很高兴地跟我说:“妈妈快回来了,我们今年春节要到妈妈那里去过。”
         除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外,反过来,教师也要设法让学生信赖自己,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使师生相互信赖,有了这一前提和基础,德育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
         二、真爱是德育教育的途径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也”,教育本来就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充满爱的事业。现实提醒我们:德育工作要重视以情感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地热学生,与他们多进行情感交流,对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自己真挚的爱去营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
         当学生在认识上或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我也是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在循循善诱中感化学生。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反复行为,我也相信爱心肯定能换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钦佩、喜爱和信赖,因此在对学生的耐心教育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在老师这里,他们有的是爱而不是压力。
         班上有一位男生,从小在行为习惯上就不好。接班之前对他就略有了解,因此,一接班我就先跟他进行了沟通,让他清楚老师相信他不是有意让大人操心的,同时让她知道,老师愿意成为他的朋友。于是,我们每周一制定小目标,约定两次的谈心时间。对于他出现的反复行为,给他时间,让他自己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家校联系本》及时汇报他的点滴进步,通过“星星月亮”谈心本我们经常进行纸上谈心。从而我也发现其实他的上进心不比其他人差,及时对他进行了鼓励。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信任与爱,更加努力地拒绝跟坏毛病交朋友了。从任课老师对他的反映可以感受到我们努力的成果,也因为他的表现明显好转我们班喜得“班风示范班”的光荣称号。
         《学记》中讲的“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教师的爱具有巨大的作用,它是知识传授的桥梁,是教育的桥梁。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情操,就应该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在老师的爱心召唤下,也容易使学生学会爱人。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
         有了爱,师生之间才构筑了一条心灵通道,有了这条通道,师生之间才能互敬互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真切的爱心去接触学生,才可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如果一个学生经常感到老师对他的爱,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他就会对人生充满着希望和愉快,老师用真诚的爱滋润学生之后,可以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为学生情感的升华打下必备的基础,从而使他们学会关心和爱护别人。也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爱,教师才能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能教育好孩子,教师如果和学生建立了真正的感情,达到信任的程度,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