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刘飞
[导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物理新课标将教学目的由知识到能力、由能力向素质、由智力教育观念向综合教育观念转化,新大纲的着眼点也从考虑物理学科本身的学习需要变为考虑物理科学、物理教学、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整体需要。我们现在的高中物理新教材具有“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人、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等鲜明的特点,为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搭建了一

刘飞    重庆市梁平红旗中学校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物理新课标将教学目的由知识到能力、由能力向素质、由智力教育观念向综合教育观念转化,新大纲的着眼点也从考虑物理学科本身的学习需要变为考虑物理科学、物理教学、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整体需要。我们现在的高中物理新教材具有“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人、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等鲜明的特点,为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49-01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索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索质、科学文化索质、身体心理索质、劳动技能索质、审美索质、人际交往与合作等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并能主动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公民。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关于高中物理素质教育的体会。
        1提高教育者本身的素质
        目前,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本身就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这部分教师中绝大多数不具备现代教育要求的全面素质,他们热衷于当年教他们的教师所用的教法进行现在的教学。而且由于“应试”作用而取得过较好成绩,普遍自我感觉良好。因而不愿投入较多的精力来研究新思想,提高个人素质,从而很难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少数教师出自个人爱好,接受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受“升学率”的重压,也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转变。久而久之,教改意识淡化,自身素质也无法提高,素质教育是不可能得以实现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当务之急是设法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的认识,培养自身较全面的业务素质。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1从重视知识的解题应用转向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掌握,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考得好分数,为考而教,为考而学,重视知识的现成结论,重视知识的解题应用,而现代教育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重视知识的具体形成过程,重视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2.2从“题海战”到“资源观”
        传统教育以高考为唯一指挥棒,学生为高考而学,教师为高考而教,教师花大量时间去为学生编题选题讲题,学生则花大量时间解题,沉没于题海之中,希望通过做题热悉尽可能多的各种题型,从而应付高考,结果导致机械模仿,一旦熟悉的题型稍有变化,就会由于思维定势而出错;新题型因为面孔陌生而不会分析。新课程则把习题当作为学而选择的资源之一,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为了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因此,教师应精选题,重视分析过程,使学生能知识迁移。
        2.3从黑板上讲实验、做常规实验到加强探究性实验、数字实验的教学
        传统教学,由于条件差,器材简陋,因此大多是口头讲实验,或者瓶瓶罐罐做实验,灌输给学生高考需要的实验步骤,至于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数据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改进提高,则重视不够,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创造性思维等,因此非常重视实验,特别是探索性实验,强调学生的体验,小只用瓶瓶罐罐做实验,还有数字实验、模拟实验室等。
        2.4从“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
        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学生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是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吸收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最新成就,构建最近发展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与文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学生、教师与实验及现代化技术资源间的对话互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构建学生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科学方法。
        3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对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科学技术教育),而且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教育(人文教育)。目前,诸多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这是对学生素质的考验,即对智力中的知识能力的考核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检验。另外,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遗留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物理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务必注意“智商”与“情商”。我国非常推崇智力开发。如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以前我们以为给孩子加质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成正比,实际是错误的。一味地进行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学多悟少”的负重。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情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培养“热爱”的观点,他们也就缺少创造性。如我国中学生展获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没有听说美国的中学生得奥林匹克奖,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个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起跑领先,而冲刺落后?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后劲不足?从这里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不足之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混为一谈。因此,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性等,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观察能力,帮助其养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意识,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另外,一线物理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处理好学与悟的关系,处理好基础知识和创造力的关系,不断努力,力求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花.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物理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