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罗莉
[导读] 将史料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不仅是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突破,也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建构高效、新颖历史课堂的关键举措。可以说历史学习和史料之间有着独特且密不可分的连接线,高中历史教师只有把握史料与历史学科的关系实施深层教学,才能够利用史料打造新式历史课堂,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罗莉   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学
【摘要】将史料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不仅是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突破,也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建构高效、新颖历史课堂的关键举措。可以说历史学习和史料之间有着独特且密不可分的连接线,高中历史教师只有把握史料与历史学科的关系实施深层教学,才能够利用史料打造新式历史课堂,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12-01

        所谓历史,是指在岁月长河中积淀的过去。它神秘却又令人惊奇,它彰显着过去,点拨着未来。对历史的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诸多思维,如辩证思维、唯物史观等。同时对历史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历史解释能力、以史为鉴能力等。但对历史的学习并不像其他科目一样通过讲授教学就能实现,历史学科的独特性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相关工具去“再现历史”,这时史料的重要性就被广泛认识。本文将基于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应用的重要性展开探索,结合教学案例寻找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应用对策,以供借鉴。
        一、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应用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史料教学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方法有别于过去历史课堂上的讲授法,该教学方法别具一格、生动活泼,能够让历史知识不再枯燥无味,反而变得灵动起来。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筛选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这一史料作为对比教学,在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想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但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政策经济的截然不同而谈判失败。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此外,史料在历史课堂的应用能够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再停留表面层次。其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辩证唯物等核心素养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其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史料,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教学突破。史料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能够让知识的讲解变得更直观、更具体,同时能够在学生高昂的学习状态下利用史料和学生达成互动。这不仅有效提高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在新课改下建构灵动新课堂。



        (三)满足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推动高中历史教改进程
        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满足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它的实践也恰恰证明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正确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改革,能够确保历史教学紧跟课改要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一)合理使用课内外史料
        学习历史,需要史料的支撑,不管是历史课本,还是课外的一些历史读本,上面都或多或少选择了一些史料作为支撑,这样可以让这些历史事件更具说服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合理使用课内外史料,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习。首先,要合理利用教科书中的史料[1]。目前,高中历史课本中所引用的史料很多,教师对教材史料的选择,要特别关注教材“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史料,也就是教材中标有“★”的史料。这些史料都比较重要,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选用教参中的史料辅助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还要适当补充课外史料。教师需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补充一些史料,以达到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选择史料补充教学时,需要适量,即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2-3则材料加以说明,因为经过具体的学习,学生对于这个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进行一定的拓展,需进行史料的补充。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帮助教学候,需要适量。要考虑史料的难度,有些史料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对于历史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史料选择时,需考虑难度,做到难度适中,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对史料进行一定的分析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2]。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带领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时,教师可引用带有大量数据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样一个数量的庞大。在学习时,教师可带着学生对这些史料进行分析,教给学生史料分析的方法。比如:可以先给它断句,每个句号或每个分号表示一层意思,然后再去每一层中寻找相关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史料解读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一段史料,教师可先带着学生进行一定的解读和分析,然后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分析接下来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旁边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适当点评,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
        总之,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史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完善学生的历史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姗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黑和教育,2019(11).
[2]宋英群,陈鸽.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学周刊,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