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贾琼英
[导读]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上的一门综合性教学活动,因此,在具体组织教学活动时,就需要教师立足课程特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有机结合,并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牢牢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参与、学习热情,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贾琼英   四川省南部县盘龙镇小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上的一门综合性教学活动,因此,在具体组织教学活动时,就需要教师立足课程特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有机结合,并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牢牢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参与、学习热情,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15-01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就是要有良好的品行,没有良好的品行亲人朋友会远离你,同事上司会疏远你。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社会认知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值得学习和关注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首先必须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教书,只有学生拥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开辟出一条通往光明的大道。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教师必须要引起足够的关注,致力于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教师自身要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重要性
        一个人即使再聪明,拥有无数过人的能力,却没有正确的道德品质价值观,那他对社会的发展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破坏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教师不注重品德与社会课堂,他们觉得这些课是业余课,他们认为语文教学等科目的成绩才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他们自己教学水平的体现。所以很多教师忽视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忽视这门课,学生自然也不会引起重视,这就导致了无数的学生从小没有得到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以及道德规范,所以有的学生长大以后误入歧途甚至心理扭曲。清华大学生给自己的室友投毒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学生从小就没有接受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的规范,没有一颗宽容大度、善良的心,即使他在学术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在做人方面也不会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重视品德教育,社会法制教学,从小学抓起,从学生接受领悟的初步抓起,让学生形成正确品德品质的同时,做一个懂法依法守法的好公民。
        二、教学策略
        1发挥好教师的调控、指导作用
        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就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输式的课堂现象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却相应的出现了其他问题,如老师不敢多说,也不敢大胆指导了。在此情况下,要想真正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就必须发挥好教师的调控、指导作用。具体如何做呢?其一是身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者,教师必须充分突出教育的实效性。详细点说,就是必须立即解决学生所反映的问题,注重从学生生活加强引导、加强鼓励,高度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力求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露出自身所思所想。广大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心理,牢牢把握学生思想,该及时给予帮助就给予帮助,该及时给予指导就给予指导,力求使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其二是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也是如此,非常有助于该门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就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而言,我们发现其过于流于形式。对此,加强教师指导就非常重要,教师应具体做到,一是明确知道如何设计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问题,可以说教学重难点问题,也可以是开放性问题;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并不意味着老师完全放手不管了,而是更应加强指导、引导,让学生真正体会与他人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的重要性,从而确保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
        2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在创新品德与社会教学时,还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引入新型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时,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从而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保证教学质量。
        3建设互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互动课堂是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十分受欢迎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互动性的课堂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不断沟通交流,一方面利于老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互动课堂很好地利用交流互动的方式,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因年龄等原因产生的距离感,同时又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不断思考,发现自己的观点和闪光点,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4创设教学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初步发展的时期,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完善,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刚刚步入校园生活,对学习的认知还不够,有着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玩等特点。而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很好地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集中注意力,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辩论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科技带给我们什么》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然后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对其影响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反应能力。通过辩论赛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其中了解到更多的教学内容,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为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素芳.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8(2).
[2]史玉涛.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8(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