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设计地理教学问题与高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杨春
[导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践行“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对于改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学生认知范畴和生活经验积累,围绕学生主体特点,层层设问,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增强师生互动并及时修改问题的角度和提问方式等,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和参与度等,都是实现有效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杨春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445300
【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践行“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对于改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学生认知范畴和生活经验积累,围绕学生主体特点,层层设问,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增强师生互动并及时修改问题的角度和提问方式等,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和参与度等,都是实现有效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教学;有效设计;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17-02

        问题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效用。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和视角的影响,教师的提问经常出现有效性不高的情况,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有效提问是推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本文将基于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提问思路,探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时,可在课件设计一些自学辅导题型,学生可根据学习特点,主动参与,协同学习,师生互动,注意人与机的交互作用,促进教学环节紧凑,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多媒体易于反复演示,文字显示停留时间较长,比教师单纯用语言表达更易使学生记忆、掌握,有利于反应和理解能力弱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接受知识。
        地理教育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地理知识的真正理解、巩固和记忆,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字面表述或知识的图面表述,地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针对教材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利用课件可以模拟演示,让学生进行分析、研讨,并回答问题,达到学习地理的真正目的。例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单单用实物来演示,教师无法形象地模拟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学生还是不易理解地球怎样运动,而在课件中用动画演示地球的运动,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想象;在讲述地理现象如火山、地震,可先播放一段影像,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再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产生这些地理现象的原理,这不仅给学生很好的想象、思考的空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另外,根据学生学习进度进行自测练习,达到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还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并根据教材内容,借助计算机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重要问题,让学生集中观察,积极思维,相互探讨,作出反馈。反馈正确的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加以纠正,这样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大有帮助。
        二、通过问题设计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并不是单纯的围绕着教材内容的提问,而是需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讲究一定的技巧,才能够逐渐引人深入,实现问题教学的目标。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可以先从简单且学生们都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入手,然后在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层层设问来推进教学的深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学习中产生层层递进的成就感和征服感,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层层设问的方式,也能够深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起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和目标。比如说,在讲授气候类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提问我们生活的地区哪个季节降水量大;然后再结合之前的纬度知识内容,提问我们生活的区域属于什么纬度范围;最后还可以提问我们生活区域的常见植被类型等。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一步步抵达知识的彼岸。



        三、大胆放权,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如学习《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时,可以先给学生念一段好莱坞的电影《未来水世界》所展现给观众的场面:“未来的某一天,由于接连好几个世纪的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南极和北极的冰雪都融化了,水面不断提高,原先的大陆和岛屿相继被汪洋大海所吞没。陆地上的生物几乎完全消失了……”学生自然会想到或提出很多问题。如全球气温为什么会上升?二氧化碳增多为什么会使气温增高?温室气体有哪些种类?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参照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对探索目标的定位,然后共同确定一个课堂的探究主题。
        与此同时,多一些鼓励性评价,保护创新思维。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扩展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总希望有较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显示自己特有的才能。而学生的种种创新思维表现常与错误、缺陷等相联系,这使得一些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压抑或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萌芽,其结果只能培养学生墨守成规的习惯。因此教师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只有学生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之后,其创造性思维才会得以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
        四、运用情境教学有效创设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点进行探究和思考,以加强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地理教学资源做好把握和应用,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对地理问题进行有效地思考,以提升地理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1]。因此,教师要对情境创设方法进行有效应用,使情境创设与地理教学工作进行紧密地结合,对地理课程资源、风俗民情、生活实际等进行整合,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加强对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
        例如,在教学农业区位选择知识的时候,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学习资源,把握学生的形象化思维,以对学生做好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同时,联系问题导学法,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东北的大豆、内蒙古的牧场、长江流域的水稻,为什么区域不同会导致农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农业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通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结合图文、视频资料等,探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从而使学生借助问题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以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能够对地理知识展开深入地学习及思考[2]。
        总之,在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提升教学针对性,引导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要结合教学内容,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地理知识进行有效地理解,以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莹.“问题式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67.
[2]孙霞.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8(23):173.
[3]严复才.问题式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56.
[4]杜文星.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2):210-211+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