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 鄢梅芳
[导读]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意识到学生虽然对数学知
       鄢梅芳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宣恩县第一中学   445500
        摘要: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意识到学生虽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同时数学知识又相对抽象,所以在教学时若不及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会使学生丧失相关的兴趣。为解决这一教学问题,老师进行了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但是教学效率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对此本文就高中数学高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讨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意识到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相对有限,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意识;同时老师还应意识到学生建模意识是进行高效数学教学的基础能力,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具,鼓励进行实践操作;最后老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例题讲述解题思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以上内容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培养感知意识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主要前提,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适当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解释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感知意识,发觉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老师在讲述《排列组合》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适当讲述相关的数学解题方法:捆绑法、插空法、隔板法。随后老师可以对相关的方法使用范围进行讲解。但是可能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所以老师可以告知学生:排列组合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比如我们学校想举办一次晚会,现在已知有三个节目,临时有添加两个,要求之前的三个顺序不变,那么一共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学生经过观察回答:这一题目需要用到捆绑法以及插空法,需要分两种情况,若两个节目挨着,那么就是一共有4种,若两个节目不挨着,那么也就是说三个节目四个空,两个节目在四个位置进行排列,得出=4*3=12,那么两个的和就是最终的答案,12+8=20,借助这一例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二、结合相关教具,鼓励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建模意识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难度有所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没有受过较为专业的培养,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具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同时在教学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进行相关模型的构建,在构建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
        例如老师在讲述《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首先借助身边的相关教具进行教学,借助身边的教具对立体几何知识进行相关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将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相应便利,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绘制有关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在进行这一章节的相关教学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相关的几何体,比如建立三棱柱,三棱锥,随后老师可以提出有关三棱柱,三棱锥的例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模型进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条件。
        三、结合相关例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培养自主学习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意识到高考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往往通过解题能力直观的体现,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可以适当结合相关例题,讲述相应的解题思路,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创造便利,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老师在讲述《数列》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结合相关的例题:比如已知a1=1,an=3n-1+an-1,求a2以及a3,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对于较为简单的数列,我们可以直接带入相关的数字,最后我们到得出a2=4以及a3=13,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出相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拓展,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例题解决,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答案。也可以给出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自行设计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的进行分层分类教学,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若想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就需要在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意识;同时老师还应意识到学生建模意识是进行高效数学教学的基础能力,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具,鼓励进行实践操作;最后老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例题讲述解题思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相应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孙岚.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应用能力[D].苏州大学,2008.(03):5.
        [2]林美兰.相关理题讲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高中生数学解题思路的培养路径研究[J].中学学习与研究,2016(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