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

发表时间:2020/10/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吴婷
[导读] 在我国教育体制持续改革的带动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迎来了无限发展
        吴婷
        四川省营山中学校  637700  
        摘要:在我国教育体制持续改革的带动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迎来了无限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积极改变并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对一代代人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之外,也能够使学生在领略前人智慧的同时,获得文化底蕴的丰富,自身修养的提升,从而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抓住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良好时机,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更好的弘扬与继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其将来的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价值;策略

        前言:以语文教学的视角分析,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然而,在我国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带动下,科技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教育文化,在根源上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虽然人们对传承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但实际传承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肩负起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传统文化巧妙的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知识能够与传统文化密切结合起来,极大的丰富教学内,促使学生能够在取知识的同时,树立人生目标、塑造良好品格,从而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一、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一方面,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初中语文的知识难度明显有所提升,这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了难度[1]。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之外,还要培养其阅读、写作及语言等综合能力,不单单增加了教学工作,同时也极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因为其源自于悠久的历史,且初中生本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而极易对此产生探究兴趣。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其审美情趣,而这对学生语言应用、写作等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单单拥有悠久的历史,同时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与智慧,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化学生对其掌握和理解,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对于其今后的成长与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积极渗透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将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托。在具体教学当中,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语言文化深刻的内涵,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每篇课文、每首诗词中蕴含的内涵[2]。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关于《乡愁》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由于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均没有切身感受过作者所说的背井离乡之感,因此采取直观讲解的方式难以调动学生情感,也很难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在课程导入阶段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一些离开家乡的游子思乡心切的真实故事,借助情感引发学生产生共鸣,然后将作者思念故土、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出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展开知识拓展,将作者文化情感充分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文化受到良好的熏陶与影响。
(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做好的教师。可见,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其才能够积极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就应该与民风习俗相结合开展针对性教育。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关于《社戏》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并结合课文描写深入了解作者描写的地域,然后展开具体学习。如了解当地生活习惯、人文风情以及社戏的来源等。与此同时,教师也必须提前对社戏展开透彻分析,以此才能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在课堂上,可以先讲解其他戏剧的起源、兴衰等内容,如昆曲、京剧等,讲一件有关梨园的兴衰史,以此激发学生对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习实效性。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营造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使学生由于身临其境一般的感受人物情感,从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3]。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关于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即可以在课程导入阶段向学生讲解作者文天祥的一生经历与事迹,然后播放故事的配乐朗诵音频,以情感感染着每位学生,让其展开自主朗读。借助古诗表现出的写作情怀以及意境,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整首诗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这样的画面:身着战袍站在敌军穿船头,面对滚滚江水思绪万千。通过展现浓厚的艺术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理解古诗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古人遇险且不失气节的伟大精神。学生在对古诗展开阅读的时候,可以通过激昂慷慨的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浩然正气,而这正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出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充分激发其文化自信。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并非简单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引导初中生了解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使其在探索前人智慧的同时,提升个人修养、积累文化底蕴,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可见,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促进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以此,使学生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获得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孛建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科技资讯,2019,17(22):141+143.
[2]杜冬云.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239.
[3]李伟.试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13):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