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菁
新疆鄯善县中心小学 838200
摘要: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许多学校和教师不再受困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始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创新,但随着全球化与文化融合的推进,外来思想与文化严重冲击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本文基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他们今后走向社会的先决条件,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不仅可以了解传统的文化习俗,丰富眼界,还可以通过学习古代先哲们的思想境界,提高道德修养。并且古诗词是一门美的艺术,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音乐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素材,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正所谓“诗以明志”,因此,通过古诗词学习正好可以弥补小学生尚未健全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由此可见,古诗词学习是丰富学生情感、提升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作用
第一,可以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无论是单个汉字、成语、谚语还是古诗词,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这些内容也是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基础知识。此外,现代汉语的相关内容也都是由古代汉语所演变而来的,因此学习传统文化或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第二,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西方的思想文化逐渐渗透至人们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受这些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的影响,一些小学生出现了崇洋媚外的思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却越走越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习爱国诗歌、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学习那些奋勇抵抗外族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第三,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教育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最佳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但是为了体现语文教育的本质,而且还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得到重视与传承。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影响了学生自身,对教师、对学生家庭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把握教材,挖掘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因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些篇目和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基本吻合。一些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比较隐蔽,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挖掘。这样才能够将更好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能够吃透教材,认识到这些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对课程进行设计编排。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示儿》这些作品时,教师应该为学生介绍诗人创作古诗时的社会背景和诗人当时的境况和遭遇,进而让学生与作者达成一定的共鸣,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诗人的爱国情怀[2]。爱国主义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握好古诗词的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三、以生为本,激发学生求知欲
除了立足于教材,引领学生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求知欲。小学语文教材所编著的古诗词饱含文化韵味,读完满口余香,基于此能够实现古诗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文化情感,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应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让学生进入诗词,在一词一句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才能让其真正的体验到古诗文的魅力,爱上传统文化。教师还应注意,在学生诵读完古诗词后,应向学生对文章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作家生平进行介绍,方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收获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教师还应适当的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时刻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了解其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并拉进师生之间距离,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严肃死板的形象,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参与感。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不敢张口发言的学生应采取相应的鼓励。树立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信心,使其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四、体会古诗词中的美,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很多古诗词有着优美的意境,形式也丰富多彩,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蕴含了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等内容。教师应该把握住古诗词中的意境美,从而向学生传递这些美的思想,为学生营造美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词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为进一步渗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另外,古诗词的意境美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稚子弄冰》,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教师可以找一些视频或者是图片向学生介绍古时儿童玩冰、把冰当作锣敲打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游戏的兴趣,以及探究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结束语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教师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背诵为主,忽略对教学方法的探讨。诚然,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记忆背诵中才能丰富诗词储备,提高文化内涵。但脱离理解的背诵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他们对诗词意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感悟,诗词的教育价值也就很难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诗词的学习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不断提高诗词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耿岩.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感悟[J].中国新通信,2019,21(23):184.
[2]魏青林.深挖古诗词育人价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青海教育,2019(Z2):55.
[3]张娟娟.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途径[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94-396.